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口农业生态主导产业产值将达13亿元

2020-06-29 09:53:11  来源:重庆日报

“以前村里的锰矿关闭的时候,我们有点想不通——这不是把我们的财路断了吗?”日前,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村民谢正孝对重庆日报记者说,“现在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城口是我国五大锰矿富集区之一,锰矿行业一度为全县提供了七成的税收和大量的就业岗位。当时红军村里有100多人在锰矿打工,虽有20余人患上了矽肺病,但“进矿”仍是不少村民的选择。

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城口将小散乱的锰矿逐一关停,同时凭借良好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产业。

“现在村里种优质稻、油菜、中药材,结合红军战斗遗址发展乡村观光旅游,我们也吃上了旅游饭,不用再担心患矽肺病,收入还比进矿多!”谢正孝高兴地说。

近年来,城口通过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全县支柱产业由过去黑色的锰矿向绿色的生态产业转变,将“绿水青山”转化为群众切实受益的“金山银山”。

国家储备林项目

让山林变“绿色银行”

修齐镇岚山村被大山环抱。风吹过,山上高大的林木树叶翻飞,沙沙作响。

“听,这是‘钱’在响的声音!”岚山村村委会主任曾其山开玩笑说。

岚山村位于修齐镇东北部,耕地只有1078亩,林地面积却有1.5万余亩。由于传统农业效益低,不少村民外出务工,部分林地无人照管。

去年7月,市林投公司与城口县政府合建城口县大巴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农村“三变”改革推进集体商品林流转,在全县实施5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岚山村成为首批项目实施村之一。根据群众意愿,村集体经济组织将符合条件的集体商品林30年经营权流转给大巴山林业开发公司,流转林地的村民每年可获每亩40元的流转费用,采伐时再获每立方米50元的分红。

“山林变成了‘绿色银行’,村民的流转积极性很高。”曾其山表示,目前全村264户流转林地7415亩,其中建卡贫困户77户。“还有46个村民帮着公司照看林子,又有一笔劳务收入。”他说,未来村集体经济组织还将在林下种植中药材,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据了解,截至今年4月底,城口已完成8.34万亩国有商品林的资源调查和确权颁证,完成修齐镇11个村、高燕镇7村13.6万亩林地流转资金兑付工作;双河乡、庙坝镇、明通镇等乡镇已陆续开展收储。同时,市林投公司将在城口开展林木深加工,将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山林资源激活成为“资产”,在延长产业链的基础上推动农民致富。

农业生态产业

实现生态与增收双赢

高观镇渭溪村位于野人溪山谷中,一到雨天,雨水就裹挟着泥沙汇入野人溪,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减少水土流失并增加农民收入,渭溪村将核桃定为支柱产业。在县林业局和镇里的帮助下,村里将既适宜城口气候、又适合市场需求的“渝城1号”核桃苗嫁接到老树桩上。村里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与县级核桃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渝鲁林业对接,解决以前农民在核桃种植中最头痛的管护与市场难题。

现在,渭溪村种植的近两千亩核桃树,已成为山谷的“绿色卫士”,野人溪陡峭的两岸都被核桃树的绿色所覆盖。“下雨天这些树把泥巴‘抓’得紧紧的,雨过天晴,野人溪很快就能变清亮。”罗德成说。

核桃也为村民带来不错的收入。罗德成家的核桃树去年初投产,每亩为他带来近5000元的收入。仅此一项,去年他家就收入7万多元。

在高观镇,去年“渝城1号”的总产量达到500吨,实现产值1200万元,带动115户贫困户致富。

据了解,近年来城口着力构建具有大巴山特色的山地生态经济体系,发展“山上中药材、林下山地鸡;坡上核桃树、百花中蜂蜜;香菌巴掌田、杂粮鸡窝地;火炕老腊肉、冷水生态鱼”的山地特色生态农业,做精做强老腊肉、山地鸡、中药材、蜂蜜、核桃和特色杂粮等具有生态化特征的产业和产品。预计今年农业生态主导产业产值将达到13亿元左右,占农业总产值的80%左右。

良好生态

让农民吃上“旅游饭”

岚溪村三社张国树的农家乐已基本完成装修,今年夏天可以正式开业。

张国树曾是乡里的养猪大户,猪圈就建在岚溪河边,毗邻岚天景区环线。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早些年乡干部多次上门动员他搬迁猪场,他都不愿意。

乡干部严和春与他结成对子。每次从张国树家门前经过,严和春都会进去和他拉拉家常,从怎么养猪到国家大事,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帮他算养猪的眼前“小账”和发展旅游的长远“大账”。

“养猪的行情忽高忽低拿不稳,但旅游是一直‘热’起的。”张国树说,“把环境保护好了来搞旅游,更稳当。”

现在,他已将岚溪河边的猪场拆除,种上君子兰、杜鹃等开花植物,还参加农家乐经营培训班,准备在旅游接待上大展拳脚。

近年来,岚天乡将山水资源优势变为发展优势,鼓励像张国树这样的农民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不断努力,目前全乡常住人口中有80%吃上了旅游饭,82%的贫困户靠旅游年增收入4000元以上。

据了解,城口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重点景区+乡村旅游集群片区”的全域旅游发展。去年,全县建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5个,旅游扶贫示范村26个,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户930户;接待游客405万人次,同比增长8.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9.3%。

记者 罗芸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