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于1950年10月19日宣告解放。距今已有70年。
昌都解放以来,经济社会、生产建设发生了怎样的巨变?重庆支援昌都做了哪些事?成效如何?
今(17)日,重庆市政府举办昌都解放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揭开昌都发展之谜。
两江交汇环绕,昌都被誉为“藏东明珠”。昌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昌都解放70年,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昌都市旅发局供图
诱人的数据: 2019年超220亿元
解放70年来,昌都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迈进的跨越转变,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连续多年保持高位增长。
据了解,2012年以来,昌都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2019年,昌都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20.96亿元,是1958年0.41亿元的539倍,年均增长8.1%(可比价)。
经济增长提速,质量也得跟上。
改革开放以来,昌都立足资源禀赋,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藏东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经济发展质与量同步的提升。
2019年,全市农牧业总产值达到48.02亿元,是1958年0.32亿元的150倍。
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推动昌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2019年,昌都工业总产值达32.4亿元,是1965年91.14万元的3555倍;第三产业总产值达100.39亿元,是1990年10848万元的92.5倍。
西藏昌都江达。昌都市旅发局供图
夯基的力度:交通电力水利全覆盖
昌都灯饰 昌都市宣传部供图
70年前,交通成为西藏发展的拦路虎,70年后的今天,天上地下,皆有交通工具往来昌都。
昌都市政府副市长赵明表示,解放昌都70年,基础设施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能源保障体系、现代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现代信息化服务体系等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昌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9万公里,县(区)通畅率达到100%,行政村(居)通达率达到100%,彻底改变了昔日出行全靠人背马驮、走骡马驿道的落后状况。
1995年建成昌都邦达机场并先后开通了昌都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等四条直达航线,每周航班达到80余架次,这条空中走廊,让山高谷深的昌都与其他省市紧紧相连。
此外,川藏联网工程、藏中和昌都电网联网工程、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成并投运,927个村61.3万人实现主电网覆盖,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78%;乡(镇)通电话率、通光缆率均达到100%,行政村通信覆盖率、光纤通达覆盖率分别达到99.47%、96.84%
水利设施方面,新增(改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40.53万亩,61.83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芒康千年古盐井,当地村民正在劳动。昌都市旅发局供图
百姓的幸福:教育医疗就业不用愁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昌都在脱贫攻坚方面也取得决定性成就,民生福祉不断增强。
2016年以来,昌都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1127个贫困村退出,11县(区)实现脱贫摘帽,有史以来第一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也是昌都面临的一项具体而关键的工作。
解放70年来,昌都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教育事业取得突飞猛进。截至2019年底,昌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69所,在校学生达14.7万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分别达到79.75%、99.85%、100.38%、65.9%。
1950年,昌都没有一所医院,仅有少数僧医和零星藏医,如今,昌都建立了藏中西医结合、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底,昌都医疗卫生机构达369个;孕产妇死亡率降至38.24/10万,婴幼儿死亡率降至6.63‰,人均寿命从1950年的35.5岁提高到2019年的70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87.6%,相关指标与70年前相比均大幅提升。
社会保障和就业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0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距离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仅剩140多天的时间。作为西藏第二大城市,重庆支援昌都做了哪些事?成效如何?
坐落在峡谷中的三岩民居。昌都市旅发局供图
今(17)日,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从昌都解放7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获悉,重庆市自1995年起对口援助西藏昌都,至今已有25年,累计援助昌都资金项目物资25.98亿元,实施各类援藏项目440余个,总计派出9批援藏工作队近800余人,为昌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干部培养、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重庆的深情:25年援助近26亿物资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有九批干部援藏,从第一批到第九批,重庆市对口援藏工作也实现了由最初的干部援藏、资金援藏逐步向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医疗援藏、就业援藏、科技援藏、智力援藏等多位一体转变;由“输血式”援藏向“造血式”援藏转变。
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共有98名党政干部人才,于去年7月进藏,进藏工作将满一年。
近一年来,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争取到位计划外资金物资项目8200余万元;实施各类援藏项目折合资金1.72亿元。
据了解,重庆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推进实施扶贫项目13个,策划计划内外扶贫项目五大类57个,帮助受援地培育发展牦牛、藏香猪、葡萄、芫根、川贝母等特色产业,帮助类乌齐县巩固脱贫成果,察雅、芒康县2019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类乌齐伊日峡谷是牦牛生活的“天堂”。昌都市旅发局供图
同时,重庆援藏发挥医疗“组团”优势,助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帮助昌都市人民医院巩固“三甲”成果,援助价值4000余万元医疗设施设备,开展临床医疗新技术应用81项,其中多项填补藏东医疗史空白。
在教育方面,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示范引领、教学改革、教研探讨、结对帮扶,加大与内地学校交流交往力度,帮助昌都一高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此外,以就业援藏助力民生之本。重庆援藏工作队举办昌都人才专场招聘会4次,提供就业岗位2200多个,开展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9场次、409人次。
白雪点缀的昌都城区别有一番宁静。昌都市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援藏工作队建立“区包乡(镇)、镇(街)包村”结对帮扶模式,协调重庆六区与受援三县39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累计争取各行业系统计划外援藏资金项目8000余万元;组织发动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社会人士捐款捐物累计7000余万元,援藏干部人才“一对一”结对帮扶藏族困难群众150户。
据了解,重庆市2020年计划投入38.32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农村公路、饮水安全等项目建设,持续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脱贫质量。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