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张贵群: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06-04 08:47:33  来源:重庆日报

要按照激活存量、开拓增量的要求,创新选才、育才、留才、用才、励才、督才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通过人才回流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关键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交汇期,要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对于确保全面脱贫目标的如期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规划是前提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优先任务,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依据已经出台的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精神,根据各地脱贫攻坚的推进情况和乡村振兴的现实条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一方面要将乡村振兴的理念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方式补短板、强弱项,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将在脱贫攻坚规划部署中仍需巩固拓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等项目和任务,有机嵌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同时做好其与各专项和行业规划的融合与衔接,增进乡村振兴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的协同性和系统性,形成目标科学、任务明确、时序合理、路线清晰的规划体系。

产业发展是基础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既是巩固脱贫成效的根本之策,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目前,很多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传统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的进程。但从长远来看,要想实现从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的转变,确保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在挖掘农业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功能价值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盘活农村人才、土地、房屋、林地等资源,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通过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等多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产品竞争力、附加值,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拓宽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人才队伍是关键

对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言,需要打造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能力的扎根乡村、致力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队伍。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广大农村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足的基层干部队伍,涌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地域经济发展、推进脱贫攻坚进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切实培养乡村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脱贫攻坚过程中基层组织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进一步选好配强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统筹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在保质保量完成全面脱贫目标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另一方面,要按照激活存量、开拓增量的要求,创新选才、育才、留才、用才、励才、督才机制,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通过人才回流带动资金、技术、管理等关键生产要素向农村聚集,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能。

政策制度是保障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和贫困人口的致贫因素、贫困形态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的扶贫模式和政策体系亟需作出适当的调整。这也意味着,乡村振兴与全面脱贫有效衔接既不能简单地将脱贫攻坚期内的各项政策制度扩大适用范围、延长有效期限,也不能忽视脱贫攻坚期各项政策的延续性,导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断层,而要充分考虑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现行倾斜性支持政策的延续时限与脱钩方法,逐步对政策目标群体、政策内容和体制机制等做出调整。一方面,要重视对现有政策的总结梳理和系统评估,分类确定需要取消、接续、完善和补充的政策,不断加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和农村综合改革的政策统筹,持续优化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制度框架;另一方面,要适度调整政策供给方式,促进特惠性、福利性政策向普惠性、发展性政策的有序转变,强化土地、产业、金融、公共服务等政策供给,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分中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