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重庆江北区:“三箭齐发”催生教育领军人才

2020-05-29 08:44:19  来源:重庆日报

教育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区域最重要的人文指数。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教艺精湛、合作进取的优秀教育人才队伍。

在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努力建设“两高”示范区的当下,江北区如何把握新的形势,进一步放大区域教育人才优势,办好一流的教育?

江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了重要产业事业“6+2”人才引育工作组机制,江北区教委出台“江北区优秀教育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试行)”指导意见,既雪中送炭也锦上添花,定向支持创新教育系统优秀人才的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教育人才培养转型升级,助力青年教学能手、名优教师、名校长脱颖而出,共同擘画更加美好的江北教育梦。

个性化诊断 定制式指导

导师制培养助长教育领军人才

一场名为“北师大·江北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系列培训活动,在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举行,北师大教授团队、全市教育专家、区进修学院教研员齐聚一堂。

此次培训活动中,北师大知名教授联合重庆市、江北区的教育专家,对不同参训老师分别展开一对一的“引领指导”,提升教师理论修养与实践能力。

“科研热情被进一步点燃,课题研究等能力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参加过这次培训活动的洋河花园实验小学语文老师秦敏感到获益匪浅。

作为市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的秦敏,还在江北区的选派下,参加了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等研修,这让她眼界更开阔,业务更精湛。

在江北区,不少优秀教师借力区里提供的优质发展资源,实现个人成长质的飞跃。

参加江北区组织的教师赴上海师范大学培训学习活动,经过高校教授定点定对象的指导,字水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杜在琴的作文教学、口语交际和听评课等都有显著的提升。

加入“江北区刘静青年教师自主工作室”以来,幼教专家多次为新村幼儿园教师李政的个人发展指引方向,通过投身“幼儿园体验活动课程的开发研究”等课题研究,李政老师科研水平愈来愈高,现已是新村幼教集团副园长。

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篇数学论文在期刊上发表……正是由于江北区为教师成长营造的良好发展氛围,持续完善教育专家“资源库”,重庆十八中数学特级教师孔祥安才能舒心、安心地在教育教研道路上的深钻细研,摘得了一项项荣誉。

“名优教师不是科班速成的,需要为他们厚植成长沃土。江北区教委将在每年为名优教师提供5万元自主学习研修经费,建立名优教师选拔、培养、跟踪、考核、评优机制,培养高端教育教学与教学研究人才。”江北区教委主任马培高说。

江北区将以“导师制培养”方式培养名优教师,为每个培养对象配备1-2位指导专家,进行全程跟踪式指导。由导师对名师发展规划诊断后,进行个性化规划和培养。同时,该区以高层次专业阅读、专业实践、专业写作、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一系列专业活动,实现深度研修和广度拓展,铺就一条名优教师培养的路子。

通过“江北区优秀教育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试行)”指导意见中的“名优教师专项支持计划”,江北区将逐步打造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重庆市政府名师等高端教师候选梯队,他们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区域教育领军人才。

立足教育现场 聚焦核心技能

教练制锻造创新型青年教学能手

“重庆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郭蕾老师用‘马扎诺的教育目标新分类学’对重庆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讲析,用具体的案例、精准的数字、理性的分析,让我更清晰了语文学科的定位、理念、目标和使命……”

参加主题为“教学评一致性的区域探索”的培训研讨活动后,江北嘴实验学校的语文教师李雪琳如是谈到自己的学习感受。

李雪琳是江北区打破优秀人才受职称、岗位制约的瓶颈,在去年引入江北嘴实验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

令她惊喜的是,才刚来到江北嘴实验学校任教语文不久,自己就参加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课题“提高学生国际素养校本课程体系研发”的现场培训指导,并加入江北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团队,参加了“以评价促学习方式变革”系列研讨活动。这些针对性强的培训,为她专业成长插上翅膀。

江北区以一线研训为抓手,提供给像李雪琳这样的青年教师,更多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除了采取研训,增长青年教师的智慧才干,江北区还聚焦青年教师成长的更多渠道,锤炼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去年4月15-20日,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苏州举行。玉带山小学徐悲鸿版画工作坊的作品《版上之色》,获得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该获奖作品的指导教师之一是玉带山小学青年教师曾余菊。

从选拔学生、组建队伍,到进行创作、最终呈现,曾余菊老师和其他三位美术老师一直充当“军师”角色……这不仅提高了曾余菊老师的指导、组织能力,也使她更加明确版画教学要善于挖掘独特创作元素。

今年,江北区基于“优秀教育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试行)”指导意见中的“创新型青年教学能手专项培养计划”,现正在选拔青年教学能手,将为每位入选的名优教师每年提供3万元自主研修经费。

在选出入围培养对象后,江北区采用“教练制”,将研训场所集中在学校,组建指导教练团队,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开展礼仪形象、表现能力、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学生指导等技能训练,搭建教育教学竞赛平台,聘请全市、全国的教学高手,一对一地进行指导,培养出各学科的标杆型教学能手。

立足教育现场、聚焦核心教学技能,结合培养对象的特质,江北区以强有力的举措,激发青年教师的潜力和内驱力,引领他们成长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

系统设计 平台推动

名校长带动名校走向未来

两年前的11月10—12日,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徐悲鸿中学召开,来自国内外优秀校长、知名专家学者、科技界精英聚集,共同聚焦未来学校建设。

玉带山小学校长邹红作了“培养创造未来中国的学习者”的主题报告。她谈到玉带山小学以一种“未来智慧”的新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

50多页PPT报告中,饱含着她对未来学校建设的思考,也找出了一条玉带山小学向好发展的特色之路。

“江北区为培养校长提供跟岗实践,在为期半个月的‘交换跟岗’中,我担任了浙江镇海中学的负责管理教学的副校长,对该校办学立场和教育自觉,以及实施追求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的办学方略,有了深入的了解。”重庆十八中校长罗丞回忆。

这样的高端“学术交流”和高平台“跟岗实践”,在江北区并不少见,全区很多中小学的校长都通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优化升级办学的思路、理念和方法;通过观摩、交流、听课、研讨、体验等形式,了解其他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学习了优秀的管理经验。

“校长的优秀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展示出无数校长的教育热情和使命,也激发了江北区对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视。

为此,江北区分析名校长素质结构,理顺培养目标,充分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从研修设计和模式创新两个层面、多个角度整体构建适宜成长发展的名校长培养体系。

今年,江北区按照“优秀教育人才专项支持计划(试行)”指导意见,正在选拔名校长,将为每位入选的名校长每年提供8万元自主研修经费。与此同时,江北区还制定“选、育、管、用”系统规划,采取集中培训、跟岗实践、入校诊断、一对一指导、学术交流、经验凝练、课题研究等方式,打造精通理解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的高水平校长团队,设立以校长个人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助推名校长培养与名校建设战略的深度融合,通过培养一批名校长打造一批名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还将以双导师制,对校长进行个性化培养,帮助校长凝练优化办学思想,形成办学风格,助推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和学校创新发展。

谭茭 张骞月 图片由江北区教委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