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灰瓦红檐的农家大院、雨污分流管道设施,日处理能力1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眼前是一幢幢川东新民居美丽画卷,背后却是一户户村民新生活期待。
今年以来,木耳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强化生态环保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渐次铺开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真正提高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获得感、幸福感。
提升整体颜值打造宜居新家园
白墙灰瓦红檐、一幢幢美丽的民居伫立乡间。近日,记者在位于木耳镇垭口村20社的百洋坝聚居点看到,18幢川东民居主体建筑已经完工,配套的基础设施工作还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
百洋坝聚居点是木耳镇去年以来推进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之一。跟过去相比较,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山坡变身小平坝,污水沟变身雨水管网设施,曾经破败不堪的穿斗房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乡土韵味的新民居。“做梦都没有想到,这辈子还可以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63岁的村民段梦秀激动地说:“多亏了党和政府,国家的政策好啊。”垭口村党总支副书记段仁九告诉记者,百洋坝过去只有6户村民在此居住,左邻右舍的房屋均为老祖屋,多是由乱石、土木建成的混搭结构,整体岌岌可危,室内简陋破败,厨房狭小阴暗,厕所人畜共用。为此,该镇结合改善农村居住环境、集约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基础设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原则,遵循村民自愿,将该社符合重建条件的其余分散居住的16户村民迁建与此,打造一个美丽村落聚居点。
“这里曾经是一处环绕农房的小溪沟,水流干涸后反倒成为村民倾倒生活垃圾的便捷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好了,这里将结合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实施雨污分流管道建设。”段仁九指着一处直径为1.8米的雨水管网告诉记者。下一步,该聚居点还将深入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修建污水处理站,有效实现雨污分流,切实提升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未来,这里的居住条件跟城里一个样。”段仁九信心百倍地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木耳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分类实施、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根据群众需求,重点建设一批有巴渝特色特点、群众方便实用的新村聚居点。
唱响生态主旋律绘就青山绿水图
近日,记者在位于学堂村6社的聚居点看到,一幢幢气派的川东民居主体已经完工,基础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聚居点一处新建的污水处理站也已经落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该污水处理站的日污水处理量为100立方米,将承担聚居点54户村民和学堂村村委会新阵地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据介绍,原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污水管网统一收集到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式一体化设备,经过相关工艺,处理后的水质标准将达到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综合排放标准一级。
“从今往后,村民的生活污水都将从地下排水管网流走,以往生活污水随处倒、臭气熏天的场景不会再出现了,住在村里跟住在城里一个样。”木耳镇城管执法大队队长朱少林说道。他还介绍说,该污水处理站采用地埋一体化设备,具有占地小、投资少、无气味、节能环保,便于管理运营的特点。在处理工艺上采用酸化调解+耗氧移动床处理,具有好操作,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出水稳定的特点。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无人值守。
木耳镇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逐步探索高标准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现代化模式,在加快场镇修建污水处理厂的同时,因地制宜、同步实施居民聚居区的污水处理站,努力描绘一幅“山青水绿”的美丽画卷。
今年,木耳镇还将在垭口村百洋坝、白房村18社聚居点和金刚村涂家庄聚居点修建日处理能力50立方米、市政生活污水处理综合排放标准一级的污水处理站。
加快无害化改厕方便“村民们”方便
“墙上贴着瓷砖、新安装的蹲便器干净整洁……新厕所明亮又卫生,如今国家的政策真是好。”提及自家改造后的无害化厕所,木耳镇金刚村73岁村民李天芳对我区农村改厕这项民生工程竖起大拇指。
李天芳家的无害化厕所是该镇正在大力实施的三格式化粪池。改厕后,粪水从厕所出来流到化粪池,通过发酵后过滤到第二个池子,在第二个池子里面再发酵后到第三格,最后从第三格流出来的水既可以做肥料又可以排到田地里。化粪池在地下,盖子盖好,既干净又不占地方,厕所冲水后就直接流入化粪池,要半年才清掏一次。改造后的厕所,将实现“厕房密闭保温好,卫生不臭无蝇虫,粪池不渗无害化”的目标,也有效地解决了以前农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情况。
得益于该镇全面推进的农村改厕,困扰李天芳和其他村民几十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该镇按照群众投工投劳、村集体组织修建的原则,深入实施农村改厕,平均给予改厕农户每户补贴2500元。
据了解,去年以来,木耳镇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将农村改厕与危房改造、旧房整治提升等有机结合起来,整体“打包”组织实施,根据不同的实际需求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灵活选择合理的实施方案,让农村人“方便”更方便了。今年该镇将整治无害化卫生厕所1300户,预计8月全面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