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成渝中欧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 两地铁路园区将在四大领域推进20项合作

2020-03-28 10:37:37  来源:重庆日报

三月二十七日,团结村铁路口岸,中欧班列(成渝)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至此,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合计开行数量突破一万列。记者 张锦辉 摄

3月27日10点30分,沙坪坝区团结村铁路口岸,一趟中欧班列(渝新欧)缓缓驶出,开往德国杜伊斯堡。

同一时间,数百公里以外的成都国际铁路港,一趟中欧班列(蓉新欧)也向波兰罗兹进发。

两地的中欧班列出发时,都用上了一个“称谓”——中欧班列(成渝)。

此举,并非诞生了一个新的中欧班列品牌,而是一个仪式——两趟班列的开行,标志着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合计开行数量突破1万列。

当天,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在重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成渝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全国40%以上

中欧班列,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开通了中欧班列,而成渝两地的中欧班列品牌,则是众多中欧班列中,最具综合竞争力的。

经过多年运行,成渝开行的中欧班列是国内运输货值最大、辐射范围最广、产业带动最强的两大中欧班列。截至2019年底,成渝地区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40%。

今年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案的推出,为两地中欧班列的合作提供了契机。

随后,作为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的始发地,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和成都国际铁路港,双方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主动接轨、全面融入、双城一体发展等合作主题,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沟通。

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管委会主任郑泉峰表示,自中欧班列诞生,双方就在持续推进国际铁路班列的建设,并推动着两港不断优化运行时效、通关效率,以获得市场更大的认可。

“为了能充分发挥双方在中欧班列中的带头作用,共享市场及政策信息,共同提升中欧班列市场化运营水平,合作是必然选择。”郑泉峰说。

推进合作向纵深发展“一切不要等”

在成渝两班中欧班列的机身上,都挂着一条“成渝携手共建西部枢纽,助推双城经济圈建设”横幅。这其实也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成都国际铁路港双方将进一步深度合作的重要信号。

去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多次组团赴蓉调研学习,为合作埋下伏笔。“从口岸建设到城市规划,从营商环境到生态涵养,双方既收获经验共享成果,又结交朋友加深了解。”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董事长罗书权表示。

今年3月4日,双方召开了一次“云会议”。当天晚上,双方首次实现“云结盟”,在通道建设互认、创新成果共享、信息数据互联、口岸功能互通、招商产业互补、口岸开放共享、人才交流互动等多项事务上达成了共识。

3月16日,沙坪坝区副区长、国际物流枢纽管委会主任代建红一行前往成都国际铁路港考察调研。双方的这次见面,不仅相互了解了对方的条件优势,也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双港全面联动互换了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双方达成共识,将围绕通道口岸、产业招商、开放创新、机制协同等四大方面的多项内容开展合作,涵盖了内陆开放的各类主攻方向。

双方在会议结束时,一致建议“一切不要等”。“双方都希望彼此能够坚持问题导向,由点及面、由易及难地推进合作向纵深发展。”罗书权说。

共同推进四大领域20项具体合作

在达成共识后,两大铁路园区谋划具体合作。

3月27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与成都市青白江区国际铁路港在重庆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根据此前交流的成果,在通道口岸互联、产业招商互补、开放创新互享、机制协同互促四大领域,推动20项具体合作。

通道口岸互联方面,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推动中欧班列运行标准逐步统一,提升其市场化运营水平,促进高质量健康发展;二是协力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共同促进西部地区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提升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功能;三是促进货源组织、口岸服务、一体通关、硬件设施共享的合作,加强创新协同和政策覆盖。

产业招商互补方面,双方将联合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共同推进整车进口、肉类进口等产业招商引资,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欧洲、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等市场经贸往来。

开放创新互享方面,双方将通过搭建创新共享平台,深化中新互联互通平台物流、金融、信息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提高区域内信息网络和数据通道互联互通能力,持续打通铁路、保税区、口岸的信息壁垒。同时,围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探索陆上贸易规则创新和运用,共建内陆自由贸易港。

机制协同互促方面,双方会建立常态化联席会沟通机制,共同探讨体制机制创新、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治理模式,打造集人才引进、培训、交流、供给于一体的人才培育交流平台。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从单打独斗向合作共享转型。”罗书权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