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陈佳
合川区云门街道铁家村,有一片100多亩的原生态高粱种植基地。每年红彤彤的高粱成熟时,大批的游客慕名前来体验壮观的红高粱景观,在种植基地旁边还建有一幢纯手工酿制高粱酒的厂房,种植的高粱就地酿制成(铁家系列)高粱白酒,生产的白酒因为品质出众,远销到四川、贵州、重庆主城等地(现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全国,拼多多销售的不好,小平台“华云数字还可以”,其它平台也快上了)。种植糯高粱,是合川区近年来为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实施的一个新项目。
“糯高粱可收割两季,三月初下种,7月底8月初可收第一季高粱。第一季高粱收割后,砍掉距离地表10厘米以上秸秆,下部又将萌发分蘖生长植株,在10月底11月初收割第二季。”
向科技要效益
杨华是土生土长的合川人,打心眼里热爱农业,有传统农民的勤劳,但他思维活络,不默守陈规,善于学习钻研,经常与当地的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四处搜寻新技术新品种。早在2000年,杨华就在合川率先引进试种杂交水稻Q优系列。该系列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每亩至少能增收稻谷25千克以上,在他的示范推广作用,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推广,促进了合川水稻由有产量无品质向有产量有品质转变,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2010年,杨华在钱塘镇发展水稻制种基地400余亩,结束了合川国有种子公司改制后没有制种基地的历史,在国家农业部的种子生产版图上明确标上了“合川”二字。2014-2015年,在云门街道发展庆油一号油菜制种基地100亩,其制种基地农户亩产值收益是常规油菜种植的5倍。(2019年在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的指导下,与区农委粮油推广站共同示范“淹水直播稻神9优28”100多亩,2020年推广近2000亩。)(这个品种就是直接把水稻撒在3厘米以下的水里,它就长出来了,米质1级,产量高,不用再育苗在移栽了。这个品种也是我们重庆市农科院水稻所的科研成颗,目前全国第一个产品,首创)
向特色要效益
合川农村有种高粱酿造白酒的习惯,但种植面积不大,酿造成的白酒多是自家饮用。种植的也是多年传统退化的老品种,产量比较低,而且酿酒的品质不高。杨华在一次与重庆农科院育种专家的交流中,专家特别向他介绍了一种叫做“晋渝糯3号”糯高粱的新品种。经过试种后发现该品种表现非常优秀,一是早熟,适合搞再生栽培;二是抗逆性强,稳产、高产;三是适宜酿酒,出酒率高,酒品质好。第二年就扩大了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多亩。
过去农户种植高粱,亩收入满打满算(亩产300斤,2.5元/斤,产值700元/亩)但杨华种植的再生糯高粱(两季亩产1500斤,2.5元/斤,产值3000元/亩),在合川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指导下,亩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为了增加高粱的附加值,杨华拿出多年的积蓄建起自己的高粱酿酒厂(合川区国文酒厂、重庆泉庄酒业有限公司)。2013年3月,杨华被合川区人民政府评为“创业明星”。
杨华种植高粱的成功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许多人跃跃欲试也想种植高粱,但是苦于没有技术。杨华是位热心肠的人,也是个眼界开阔的人。“种植高粱既然效益比传统作物要高出很多,带领乡亲们一起种植发家致富,规模上去了,有利于打造特色产业带,有利于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杨华暗想。于是,在合川区农广校举办的高粱种植培训班上,杨华现身说法,和前来学习的百余新型职业农民分享了自己种植糯高粱技术。
但是种惯了传统作物的农户,还是有所顾虑:高粱面积一下子扩大了,种植出来的高粱市场消化不了,价格上不去,产量高效益最后也不行。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杨华与合川区云门、大石等镇街部分农户签订了种植收购协议。在种子供应、种植技术、病虫防治等方面由杨华提供统一服务和培训,种出的高粱按保护价收购不低于2元/斤全部回收。在杨华的带动下,合川区太和、龙市、钱塘、云门等地发展优质高粱5000余亩,使合川成为重庆重要的高粱产地之一。
杨华勇于创新,高粱种植面积上去了,考虑到现在农村劳力普遍缺乏,为了提高效益和实现机械化生产。杨华又向重庆市农科院和合川区农业农村委科技人员取经。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由育苗移栽改为机播、机防、机收,大大的减少耕种成本。
“再生高粱,头茬亩产400公斤,后茬亩产350公斤,两茬合计达到750公斤。高粱全部用于酿酒,出酒率在40%左右,每斤高粱酒按照30元销售,效益非常好。由于酒品质上乘,销售很早就开始预定。除酿酒外,高粱穗扎扫帚卖,把酒糟喂牛,既变废为宝,又增加了收入。
杨华通过引进种植酿酒高粱,成立重庆云嘉高粱种植股份合作社、高粱专家大院。引导农民由种玉米改种双季高粱,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在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
向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
2015年,杨华参加了合川区农广校举办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训班,认真学习了"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题的有关知识。
每年高粱成熟时,连成一片的红红的高粱,像无数支火把,映红了天际。火红的高粱穗子,粒粒饱满,圆鼓鼓的在阳光下闪着光亮。这是绝美的风光,也蕴含着深厚的乡土文化,可以说是极富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于是,杨华有了将其打造成乡村精品旅游路线的想法。
杨华决定举办以“赏红高粱、品铁家高粱美酒、感受传统高粱酿酒技艺和文化”为主题的合川红高粱特色乡村游活动。前期通过各大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平台大力推介,邀请摄影师、模特等前来拍照体验感受,出乎意料,活动一炮走红,吸引来众多的游客。他们在这里感受莫言小说《红高粱》里的乡土文化,在这里演绎张艺谋电影《红高粱》里的动人场景,在这里大碗喝酒,感受粒粒红高粱酿出的原浆醇香。
这就是农业的魅力,这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杨华高光的时刻,他让糯高粱种植有了更多的可能。
杨华表示,未来还要加快红高粱基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打造“红高粱乡村游”文化旅游品牌,推动糯高粱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启示:杨华种糯高粱亩收入产质为何能过万元?(产质过万元这样写才对)首先,要相信科技的力量,要用科技去解决生产中问题。杨华多年来一直和农业科研人员保持紧密的联系,有什么新品种,只要他们想在他的地里试种,他都会答应;有什么新技术要在他的田里试验,就积极配合,并且按照要求一定做好。有了技术,有了新品这是农业成功的第一步。杨华也善于接二连三,善于借势,他建立高粱酿酒酒厂、把产业链拉长,他开拓红高粱乡村旅游,最终带动了酿酒高粱产业的整体提升,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