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郭晓鸣:稳住农业 切实提升农产品保供能力

2020-03-02 12:34:27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农产品供给稳定关乎社会总体稳定,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的重要保障。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必须高度关注疫情对农业发展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及时采取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恢复农业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收入增长,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疫情影响下农产品保供能力分析

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总体上看,当前基本处于稳定状况,除生猪之外其他粮油、果蔬、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的可供能力并未降低,但受疫情影响,农产品保供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从需求端看,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肉、蛋、奶、菜供应紧张和抢购囤积现象,价格一度明显上涨。农村地区虽有节前囤货习惯,短期内对消费影响不大,但部分农户已不养猪养鸡种菜,由于集市关停、禁止宰杀活禽等因素影响,随时间推移,部分农民自身消费同样会面临供给不足的矛盾。

从供给端看,近期较为突出的矛盾是生鲜农产品保供压力巨大。一方面,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农民对出门采收交易农产品心存顾虑,因而采取延后采收蔬菜水果等办法,导致“有产品而无供给”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采取了严格的封闭隔离措施,农村农产品营销主体的运销活动普遍陷入停滞状态,进一步加大了生鲜农产品采摘、分拣、运输、销售的难度,导致“有产品难外运”,因封闭隔离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现象。此外,由于加工原料、包装材料、企业用工等供给不足或成本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复工也面临不少困难,部分农产品加工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也将通过一定的时滞效应逐步显现。

从更长时间看,封闭隔离还会导致生产资料供应不足,因而可能进一步加重重要农产品持续保供的困难。此外,疫情冲击下农产品供给还面临两项更大的长期性挑战:一是我国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仅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全面建立,而且安全性分选、包装环节发展也相对滞后,因而难以有效应对新的更高的安全性消费需求,致使农产品保供难度进一步增大;二是我国农产品冷藏保鲜的仓库和运输设备总体不足,农产品储备制度尚不完善,加大了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保供困难。受疫情影响,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农户的生产意愿受到明显抑制,农业生产活动减少或暂停投资,这些因素都将进一步加剧长期保供矛盾,加大稳定市场价格的难度。

两端发力,切实提升农产品保供能力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维度实施相应对策,把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

第一,短期性应对策略:在“供”上狠下功夫,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多元化扩大供给能力。更大力度降低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农产品的入市门槛,确保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小规模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格农产品能够快捷进入零售流通,增强生鲜农产品供给能力;以政策补贴等支持方式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依托电商平台开展线上销售,丰富市场供应;组织各类生鲜农产品尤其是叶菜的抢收抢种工作,避免当前销售和后续供给受阻;加大对农村经纪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主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生鲜农产品的规模组织、产地贮藏和产品直销等能力。

有效畅通供给渠道。全面落实开通生鲜农产品供应绿色通道,加快实施生鲜农产品快速有序流通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做好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监测和生产供给监测,及时发布主要生鲜农产品供求信息,有效对接各地农产品供求需求;创新农产品产销模式,顺应疫情影响下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居对接等方式提升生鲜农产品的保供质量和效率。

切实保障农资供给。将农药、化肥、地膜、饲料、种苗等农资生产企业及其原料供给企业纳入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支持其尽快恢复产能,对其用工、用水、用电及流动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和优惠政策,对因疫情影响开工困难的重要农资生产企业发放短期专项特殊补贴,促进相关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在加强防控条件下,重点通过电话或QQ、微信等线上渠道订购,也可设立村级销售点、组级代购点等进行分散化销售、精准化配送,推动农资经营门店与村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实现点对点的定向服务;加强对农资价格和质量的监管,防止农业投入品出现较大价格波动。

第二,长期性发展对策:在“补”上不懈用力,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

鼓励农业生产投资。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与监管机制,加快推进部门间资金整合使用。发挥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深化以土地为主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简化现场交易程序,激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业投资领域,弥补农业投入不足的突出短板。

构建农产品多元销售网络。建立由生产者、产品经纪人、农产品电商、加工企业、城市社区组成的农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农村电子商务覆盖范围、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长足发展;大力扶持社区支持农业等模式,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

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继续整合涉农支持政策,加大直接用于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的增量投入比例;灵活落实点状供地政策,切实解决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用地需求,同时结合其生产需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拓展财政贴息支持范围,切实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实际需求。

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更大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可追溯;加快补足农产品分选、包装环节的发展短板,进一步全过程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障;构建覆盖主要农产品产销地区的全流程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提升社会化冷链物流服务水平,支持开展“生鲜生产基地+冷链物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模式,完善生鲜农产品直销体系。

定向精准优化补贴政策。在现有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瞄准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强化定向补贴。在生产环节,针对合作社提升实体化运营能力,尤其是建设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保鲜储藏设施等,加强补贴力度,对相应贷款加大贴息力度;在需求环节,针对农产品线上消费比重大幅增长的新趋势,对电子菜箱、智能售菜机、自提点、提货柜等城市生鲜配送终端设施建设加强支持力度;在流通环节,对专业营销队伍在短期流动资金上提供综合授信、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电商,或与电商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强化扶持政策。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