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区清江镇河中村因有一座占地800亩、四面环水的河中岛而得名。该村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了“水(农业灌溉用水)、电(小康电)、气(农村天然气管网)、路(户户通人行便道)、田(高标准农田)”五个全覆盖。产业以“水稻+”和水果采摘为主,有虎纹蛙、稻虾等循环产业500余亩,桂圆、枇杷等近千亩。河中村承担了全市首批农村“三变”改革等试点工作,获得了渝西地区首个由人民银行认定的“信用村”以及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等诸多称号。
清江大米产品
该村的乡村振兴工程全盘联动,成效斐然。一是抓农旅融合,促进产业振兴。把分散的低产田变成高标准农田1000亩,土地流转率超过70%。依托水稻产业,延伸发展“稻蛙”“稻虾”生态养殖近千亩,在水稻产业上形成全机械化、全产业链、全社会化服务,打造了“鑫稼源”“宛在洲”等绿色大米品牌6个。开展钓鱼、钓虾、钓蛙等各种体验产业,发展桂圆、枇杷近千亩,形成水果采摘、稻田体验为主的乡村特色旅游。二是抓招才引智,促进人才振兴。选拔本科学历本土人才1名,聘请1名具有酒店管理经验的清江籍在外人士担任“名誉村长”;8名返乡人士落地“热带水果驯化”“稻蛙”“澳洲龙虾”等项目,年产值2000万元左右;与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等6所科研院校的专家合作,指导实施了精品桂圆林、稻田民宿、水稻公园、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三是抓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振兴。取缔鱼禽混养,发展生态养殖,试点在有淤泥的鱼塘中种植“巨人稻”;实施“一组文化墙、一盏太阳能路灯、一排庭院花台、一个清洁院坝”的村庄美化工程;对旧房进行改造,实施无害化厕所改造,半数以上农户有家用分类垃圾桶。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开展“整洁文明户”和“美丽庭院”评比。建设人工湿地10亩,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2个,清理莫家河淤泥,启动河中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四是抓乡风文明,促进文化振兴。传承本地“亲亲、睦邻、持家、守义”的优良家风;推选3名德高望重的乡贤,参与道德评理、纠纷调解等活动;营造“积分改变习惯、勤劳改变生活、环境提振精神”的良好氛围;组建一支“坝坝舞”队伍,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五是抓体制建设,促进组织振兴。选派一名第一书记和副书记到村任职;在服务群众的硬件软件上得到提升;抓“三变”改革,2955名群众成了村级集体资产的“股东”;成立了重庆三才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等组织4个,通过“三变”+“十股”,激活要素资源,发展项目25个。抓集体经济发展,盘活广场、道路、学校等闲置资源,自办超市等实体,2019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盈利约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