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为你好”式家庭教育究竟是为谁好

2020-01-08 09:28:14

岁末年初,演员杨烁又“火”了。这一次掀起流量风暴的,不是《欢乐颂》里痞帅深情的“小包总”,而是一个叫做“杨烁教育方式”的讨论话题。

在一档亲子综艺节目中,杨烁因不满7岁儿子的走路姿势和速度,便以“原路返回重走”对孩子进行惩罚,对孩子瞪眼咆哮和嘲讽埋怨的情景也在日常频繁上演,被各路媒体称为“毁灭式育儿”“军训式教子”。截至记者发稿时,话题微博热度已升至5.7亿。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道出了亲子关系的意义——它可以孕育幸福,也能够酝酿悲剧。

追忆年少时与父母相处的经历,有网友留言说:“我知道父母爱我,但我不喜欢他们爱我的方式。”

健全的家庭,

不等于健康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已经成为了困扰学生的最大问题,超过了学业和人际交往。”河北省保定市某寄宿制初中语文老师赵洋表示。

赵洋所任教的初三年级两个班级共有92名学生,其中9名学生来自“非健全家庭”,均认为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存在问题。而其余83名来自“健全家庭”的学生,超1成认为父母有暴力倾向,约2成认为父母对自己控制欲太强,约5成反映父母会打击自己的想法,约6成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注不够,只想依托学校教育。

“中学生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已经懂得表达不满和反抗权威,但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一个日积月累的习惯性行为,一旦形成、很难转变,且往往发于幼年。”赵洋说。

在北京某幼儿园,记者遇到了两个看起来颇为“特殊”的孩子。在课间活动时,5岁小女孩霜霜一个人待在角落,默默注视着其他小朋友在操场上跑跳玩闹,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孩子主动过来邀请她加入。

据幼儿园园长曹芳介绍,霜霜的母亲出于安全考虑,拒绝自己的女儿与一切男性有肢体接触,包括幼儿园里同龄的小男孩。霜霜既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被拥抱,又担心妈妈发怒,就会和妈妈撒谎说是老师或同学一定要抱她。“慢慢在其它事情上,她也会撒谎,渐渐没了朋友,变得自卑、惧怕异性。”曹芳说。

另一边,小男孩阳阳在中午吃饭时故意打人、打翻饭菜,成了全班的焦点。曹芳回忆阳阳父亲领孩子入园的第一天,曾说过一句话:“孩子交给你了,想打想骂都可以。”在家中,阳阳父亲坚信“棒打出孝子”,孩子身上时常出现被打后的淤青痕迹。“这类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爱与尊重,普遍缺乏自信,容易出现暴力倾向,想以此引起别人的注意。”曹芳说。

“为你好”的背后,

可能藏着父母的恐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她在分析了上千例成人罪案后发现,很多问题出现在成年,但根源却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而成年父母选择各种偏激方式对子女进行管教,或许也可从中找到原因。

早年接受电视采访时,杨烁曾谈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关系,形容自己是被父亲从小打到大。在他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经常冤枉自己,只要出了问题就会责怪,从来不问原因、不论对错。如今在与自己儿子的相处过程中,杨烁复制了父亲的暴躁,理由同样是“没按照我说的做,都是错的”。

“除了童年时期家庭关系模式有意或无意地再现,很多不健康的亲子关系也源于父母职责的缺失。”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宇珊对记者说:“有的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什么时候想起来或者有时间了,就会突击管理一下、关心一下。”

“采用突击管理方式的家长,发现孩子并不服从自己的管理,又迫切希望树立权威,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吼骂甚至暴力。突击关心的家长则会求助于物质奖励,或采取极端控制方式,本该由情感做纽带的亲子距离被拉得越来越远。”宇珊说。

本是对孩子不了解以及缺少关爱,到了家长口中,变成了无可反驳的“为你好”。正如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在其文章中所言:“以爱的名义替孩子作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反抗,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而苦恼。”

解决亲子问题,

关键在“发现”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其实非常普遍,严重一些的涉及到教育方式问题,程度轻一些的则指亲子相处过程中针对具体问题出现的矛盾冲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学系刘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很苦恼,其实解决问题并不难,关键就是两个字——发现,家长是否真的愿意做并且能做好。”

在刘老师看来,若将“发现”原则展开,具体有三个方法可实践。首先是发现亲密,在孩子婴幼儿阶段,父母需要通过亲密的话语和动作促成亲子间的依恋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多些自我袒露,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第二是发现喜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更能够创造亲子间的共同语言,从而拉近距离;第三是发现想法。“这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最高阶段,从‘讲’到‘听’,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刘老师说。

午休下课铃响起,赵洋结束了当天语文课的教学任务,但吃过午饭,她还要和学生们聚在一起,来一场“谈心会”,话题是关于理想,关于压力,以及如何发现自己。“我是老师,我也是个母亲。”赵洋笑着说,“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通过沟通去发现,让孩子感受到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