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向海内外为企业揽才(铜梁宣传部供图)
城乡统筹发展网12月25日报道 记者 刘辉
引进项目73个、总投资424亿元,开工建设中建材凯盛科技5.0中性硼硅药玻项目产业园、小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33个……
2019年,铜梁区招商引资交出靓丽的成绩单。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
铜梁鼓励打工者回乡创业(铜梁宣传部供图)
制度解锁:三项制度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为打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铜梁健全了三项管理制度,着力解决部门作为和中介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坚持高标准、透明化,切实为企业来铜梁投资兴业保驾护航。”在铜梁区委副书记朱华伦看来,健全管理制度,解决部门不规范“乱象”,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内容之一。
据记者了解,铜梁建立的三项制度分别是信用评价制度、涉企检查和处罚报备制度和企业法治服务制度。
信用评价制度包含建立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打造“信用铜梁”门户网站;建立社会信用公示制度,定制承诺制信任审批信息公示模块,及时发布承诺事项办理情况及失信名单;全覆盖建立1060家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名录信息平台,根据服务效率、服务规范,列出“红”“黑”名单,实行择“红”限“黑”。
铜梁企业服务中心(铜梁宣传部供图)
涉企检查和处罚报备制度则是在守好环保底线、安全红线的前提下,严禁涉企执法“一刀切”。对企业检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健全投诉举报渠道。对涉企行政处罚,必须报备,倒逼政府部门沉下心去帮助企业、去发现问题,寓监管于服务之中。持续开展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治理“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严肃查处不讲纪律规矩、侵害企业利益、影响项目效率、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
建立企业法治服务制度是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格落实公安服务民营经济30条,将扫黑除恶与“打伞”治乱结合起来。据了解,铜梁及时查破涉企刑事案件20余起,挽回企业损失313万元。对于政商交往,建立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给政商交往划定明确的“参照线”,提供具体的“行为尺”。同时还开展企业专项法律服务,帮助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审查企业章程及管理规范,查找法律风险隐患点,代理企业诉讼、仲裁案件。铜梁区检察院坚持公平公正、宽严相济,及时办理外地企业侵权圆梦缘商标案, 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避免了“办了案子、垮了厂子”。
铜梁党员干部到企业现场服务(铜梁宣传部供图)
政策解锁:四项问题解决机制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企业发展融资难、用工难等成为“老大难”问题,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门仅停留在被动服务上,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铜梁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胡华超告诉记者,铜梁区扎实开展了干部提神、办事提速、工作提质、民生提效“四治四提”专项行动,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做大做强。其具体做法是建立四项机制促进问题解决,即搭建政银企“铁三角”助企融资、坚持“外引内留”助企招工引才、加强要素保障助企降本增效、搭建创新开放平台助企转型升级。
“在助企融资方面,铜梁每月召开‘政银企’三方联席会,推动融资信息共享共用,面对面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行闭环式金融服务,针对企业没有抵押或抵押不足,实行‘容缺式’贷款服务,建立政府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贷款增信担保;建立银行‘一对一’服务机制,组织区内银行到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轮流坐班,精准提供融资方案。”胡华超介绍,2019年,铜梁新增投放实体经济贷款156.5亿元、同比增加32.6%,融资加权成本同比下降23.6%。
在助企招工引才方面,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生态,落实“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开通“人才直通车”,建立“人才加油站”,打造“人才暖宝宝”,为引进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区级领导与高层次人才全天候、无障碍沟通;持续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专项行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基本信息和高新区企业用工需求两本台账,搭建双方“无缝对接”平台。
为此,2019年铜梁成功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18人,3人入选市“鸿雁计划”;每月举办2次以上招聘会,累计回引2.1万名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帮助区内152家重点企业解决了“用工难”。
在助企降本增效和助企转型升级方面,铜梁持续推动形成帮助企业降本增效的比较优势,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搭建互动交流、协同创新平台。
目前,铜梁全区已建成产业联盟6个,62家重点企业建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并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等4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35个、科技服务机构8个、院士专家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获批全市首批专利信息服务试点区。
铜梁企业服务中心现场(铜梁宣传部供图)
服务解锁:三措并举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
在铜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入脑入心。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铜梁区围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铜梁在重庆发挥“三个作用”中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意识,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持续打造卓越营商环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铜梁区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廖强介绍,在构建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方面,铜梁主要狠抓三项重点举措。
首先,建立一套机构。成立市民服务与营商环境促进中心、“大数据+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中心、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
其中,市民服务与营商环境促进中心一改过去简单式部门集中,由后台走到前台,集中设立无差别综合服务窗口19个,全面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联”综合窗口服务;“大数据+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中心。对企业群众通过社会治理APP、区长公开电话等各渠道反映的困难诉求,实行统一受理、统一研判、统一交办、统一办理、统一回复、统一考评,实现问题、诉求、矛盾“一网打尽”“一网兜底”;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直接为落户高新区的企业提供项目落地、行政审批、要素保障、公共配套等服务,打造高新区“企业之家”。
其次,健全一套机制。深化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联”综合窗口服务,推行承诺制信任审批、“点菜式”审批。
通过流程再造集成创新,涉企审批时限由以前至少267个工作日压减到15个工作日以内,一般工业项目从土地取得到开工,审批时限压缩到10个工作日以内。建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在线数字化审批。定制了42件“事”,将原来跑多家部门、提交多套材料转变为一个办事指南、一套材料整合、一次叫号受理、一轮集成审批、一次办结出件。
最后,配强一套人马。成立招商引资落地保障组、市民服务和营商环境促进中心建立流动服务队。高新区企业服务专员。实行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小米生态链企业云丁科技为例,在专业服务下,从正式签约到产品下线,用时仅6个月。
栽下梧桐树,筑巢引凤来。数据显示,今年铜梁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4%,其中税收占比62.5%,全区营商环境不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