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市工业遗迹 如何“活在当下”

2019-11-07 09:41:30  来源:中国城市报

在上海西岸,一名头戴鸭舌帽、身穿连帽卫衣的少年,猛地一跃跳上滑板,身子向前微微一倾,便像风一样飘向前去。期间,他腾空转身的酷炫动作不时引来围观人群的阵阵喝彩。不远处,同样因一次“转身”而备受瞩目的还有西岸原北票码头,如今它已化身为龙美术馆西岸馆。

近年来,和龙美术馆西岸馆一样,同样由工业遗迹“转身”而成的余德耀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等艺术场馆相继落户上海西岸。昔日因产业结构调整而没落的铁锈地带,如今逐渐成为新兴的艺术文化集聚地。

西岸工业遗迹华丽转身

“这里以前就是煤码头,现在虽然改造成美术馆,但依然有着浓郁的工业风,感觉工业文明和现代艺术在这里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经常在龙美术馆西岸馆附近散步的上海市民周燕妮告诉记者。

作为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设计者,上海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柳亦春回忆说:“我在接手龙美术馆西岸馆的设计工作时,地下室已经建好了,场地上还遗留着一些煤漏斗。”如何接续历史,让新旧元素共存,是柳亦春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

为了留住工业记忆,柳亦春保留了北票码头的部分煤漏斗卸载桥,并将其改造成时尚空间“斗廊”。同时,新建筑独特的伞拱结构、大尺度出挑的拱形空间、清水混凝土浇灌的墙体,与“斗廊”形成视觉呼应,营造出理性冷静的工业感与原始感。

在留住工业记忆的同时,龙美术馆西岸馆也激发了西岸滨江艺术的文化活力。龙美术馆西岸馆工作人员卢辉红说:“自2014年开馆以来,截至去年底,龙美术馆西岸馆已成功举办展览70余场,平均每年举办展览10余场,吸引了无数目光,其中不乏‘打飞的’来看展的游客。”

龙美术馆西岸馆以建筑带动城市发展,成为上海西岸文化艺术繁荣的触点。近年来,昔日的上海龙华机场机库变身成为余德耀美术馆,机场跑道变身跑道公园;原上海飞机制造厂的厂房被改建成西岸艺术中心……越来越多的艺术机构通过工业遗迹改造再利用“抢滩”上海西岸。

产业升级催生工业遗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的转型发展及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越来越多的老旧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工业设施成为了城市工业遗产。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工业建筑遗产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刘伯英表示,工业遗产对城市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工业衰败之后,它们所占的城市区域进入城市更新的新阶段,城市工业用地的更新已经变成了当前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以北京为例,晓楼数据服务平台发布的《工业遗产——文创产业园旧改项目研究》专题报告显示,近年来,北京通过“疏解”“关停”来调整产业结构,在2014到2018年间累计疏解工业企业数量约2000家。

如此背景下,腾出的厂房、车间等工业遗产成为了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焦点。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茅明睿表示,当城市化从增量走向存量时代,很多工业遗产过去区位条件并不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很多工业遗产已经逐渐具备很好的土地条件,对其改造开发,尤其是在当下土地指标紧张的条件下,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

面对这些工业遗产,我国也涌现出了一批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优秀案例,如北京798艺术区、751时尚设计广场、郎园Vintage文创园、上海8号桥等。经过改造再利用后的工业遗产甚至成为许多城市的新地标。

为工业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

在产业升级催生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浪潮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在工业遗迹改造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对工业遗产的工业文化、历史文化内涵挖掘整理深度不够,开发形式单一的现象,使工业遗产面临破坏和二次破坏的风险。

对此,柳亦春说:“除了认识、分辨工业遗产的价值外,当下为工业遗产寻找一种恰当的用途、功能愈发重要,这也就是《巴拉宪章》中提到的‘改造性再利用’。”

由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所制定的《巴拉宪章》提出,改造性再利用的关键在于为某一建筑遗产找到恰当的用途,这些用途使该场所的重要性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再现,对重要结构的改变降低到最低限度并且使这种改变可以得到复原。

柳亦春举例说,如果将封闭的筒仓用作公寓,就得开窗,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工业遗迹;相反,如果用作展览场地,就不用大幅度改变原建筑结构。

此外,为工业遗迹找到恰当的用途,就意味着要重视建筑策划阶段。建筑设计师应更多地参与到项目前端以及工业遗迹功能策划和运营中去。“如果建筑设计师只能根据把筒仓改做公寓的任务去做,其实就失去了保护和更好地利用工业遗产的第一次机会。”柳亦春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