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高校引领 智创未来 ——建设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沙坪坝实践

2019-11-04 09:49:06  来源:重庆日报

同一个团队针对同一个应用场景进行技术迭代而研发出的两种产品,前一种几年前以区区几十万元转让,后一种如今估值数亿元——目前,由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发的磁场共振成像技术,刚刚走出实验室,就被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相中,并相继开出了“天价”。

这些研发成果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正是得益于沙坪坝区自2018年启动的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系列举措,打通了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使得这些成果成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源头活水”。

事实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仅仅是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的冰山一角,其背后还隐藏着一幅宏大的科技创新版图:依托16所高校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促进大学专业、科技企业、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建设国家科创新高地、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贡献新力量。

补链成群 打造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地

沙坪坝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创新主体多元、产业基础雄厚,现有17家国家级、286家省部级研发平台,双创综合指数、活力指数、成效指数、环境指数均位居全市前列。

近年来,和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沙坪坝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和结构调整阵痛期,传统产业增长不足,新兴产业接续不力,地方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发挥科创资源富集的优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趟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贡献力量,是新时代沙坪坝当仁不让的历史使命。

2018年以来,沙坪坝依托高校资源,大力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狠抓创新主体培育,落户了一大批科创项目、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

前卫无线电能传输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该项目是中船重工旗下前卫科技与重庆大学自动化学院共建,研发团队来自重庆大学无线电能传输研究所,取得了50余项发明专利,已建成电子公路示范项目,实现路面光伏发电、动态无线充电以及无人驾驶三项技术的融合应用。目前,已在沙坪坝区设立研究院,计划五年内总投资5亿元,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7000万元。

前卫无线电能传输项目的落地,仅仅是沙坪坝集聚创新资源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围绕智能产业、汽车产业、装备产业、技术服务业,聚焦“芯”“网”“核”“器”“服”五大产业方向,沙坪坝一手抓研发创新,一手抓补链成群,内培外引创新主体,累计培育科技企业500余家、独立法人研发机构38家,与9所知名高校、12家国家院所及中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柔性引进院士16名,高层次人才520余名。

“芯”方面,依托重庆大学新材料、微纳系统和高性能集成电路等创新资源,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构建设计、制造、封测为一体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网”方面,依托重庆大学智慧城市建设与信息、信息物理社会可信服务计算等创新资源,重点发展物联网,构建感知、平台、应用产业链。

“核”方面,依托重庆大学镁合金材料、无线电能传输和低品位能源利用等创新资源,重点发展“三电”、智能网联和关键零部件,构建下一代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链。

“器”方面,依托重庆大学机械传动、输电装备和金属增材制造等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智能装备、能源装备、医疗器械,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服”方面,依托重庆大学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工业CT无损检测等科技服务资源,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研发服务等技术服务业,为制造业发展赋能。

两年来,引进了吉芯、御芯微、中软国际、旗探科技、金康动力、普强科技、科德数控、万普隆、益模模具、大千汇鼎等科技企业120余家。

破解困局 唤醒沉睡的“知识金矿”

回到之前案例,作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和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重庆大学科教资源富集、学科优势明显、高端人才聚集,有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建筑、土木、环保等学科处于全国较高水平。其中,电气工程学院在磁场共振成像领域素有专长,多年来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层出不穷。

不过,对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如何有针对性地搞研发,如何把技术变成产品,他们缺乏常态化的市场对接和成果转化机制,这导致不少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一方面,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因缺乏市场应用而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因缺乏核心技术而“嗷嗷待哺”。

为破解困局,沙坪坝着手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引进武汉光研院、掌灯科技等专业服务性企业,健全创业孵化链条,推广综合孵化模式;同时,对高校既有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进行逐条梳理。

一批沉睡的“香饽饽”随之浮出水面,低磁场共振成像技术便是其中之一。掌灯科技经过调研发现,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产品要真正走入市场,首先得通过检测和临床实验,取得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产品认证,相关费用高达上千万元。

钱从哪儿来?具有多年操盘经验的掌灯科技,对该技术编制了商业化应用的可行性报告。应用场景、核心竞争力、市场前景、回报周期等等,投资者关心的所有问题,都一目了然。得益于专业机构的服务支持,低磁场共振成像技术很快赢得了多家投资人的青睐,几轮竞价下来,估值达数亿元。

“这要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我们做科研的人,一辈子皓首穷经搞技术,对于成果如何转化,可以说是一无所知。通过成果转化,我们切身感受到技术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更加坚定了我们心无旁骛搞科研的决心”,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沙坪坝引进了中电光谷、清控科创等知名运营机构,加快建设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沙坪坝生命科学产业园、中科环能国际产业研究院、D+M浪尖智造工场等,形成了“众创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级转化平台体系。

优化环境 营造近悦远来的生态“小气候”

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国内著名“建筑老八校”之一)建筑设计部,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院历史,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最早成立的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之一。

2000年前后,因未能有效把握市场化改革机遇,研究院发展速度放缓,市场份额大幅缩减。为重返全国主流设计院行列,研究院不断改革创新,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极为有限的办公场地,成为横亘在研究院提档升级发展路上的巨石。

为促进研究院发挥资源优势,助推区域文创产业发展。2018年,沙坪坝将位于嘉陵江畔近30亩、收储价值近10亿的原鸽派电缆厂厂区,以10年内免租金的方式提供给研究院,打造集“地域特色、科技含量、经济效益、人文情怀”为一体的数字创意产业综合体——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

“沙坪坝区还在人才引进、税费优化和行政服务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便利,”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负责人表示,2018年,他们实现合同营业额超5亿元,同比增长100%以上。

从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中获益的,远不止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一家。近年来,沙坪坝不断完善创新政策,强化创新服务,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创新主体共生演化、创新资源优化整合、创新活力有效释放,为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财税政策方面,全面执行国家、重庆市科技创新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新型孵化载体、新型研发机构等进行财税政策扶持。

金融政策方面,组建3支种子基金、2支信用贷款、2支风投基金、4支产业基金,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高效精准的科技金融服务。

人才政策方面,实施英才计划、鸿雁计划、沙磁菁英计划,率先试点“三权改革”和“三评改革”,推行“沙磁人才服务一卡通”,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同时,为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沙坪坝紧扣科技前沿开设创新论坛,着眼创新能力开展双创实践,先后举办了“航天科工智慧产业高峰论坛”“非常规油气学术研讨会”“沙磁创新论坛”等活动。

凭借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截至2019年10月,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建成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转化平台10个,共入驻企业314家,注册资金18.74亿元,其中重庆大学成果转化类项目、师生校友创业项目、校企合作类项目占比超过60%。

产教融合 描绘区域科技创新版图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上要靠创新。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主战场和主力军,沙坪坝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备受全市瞩目。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沙坪坝始终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抢抓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打造重庆高新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机遇,秉承“高校引领 智创未来”的理念,高水平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形成科创核心区、成果转化区、科创服务区协同联动的创新版图,建设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承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高地、传承巴渝历史文脉的文化名城、彰显重庆山水魅力的美丽都市。

作为全市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领头雁”,环重庆大学创新生态圈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设计创意、生命健康等四大方向,集聚重庆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技服务等四大主体,融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等四大链条,实施规划引领、人才为本、项目驱动、政策支撑等四大举措,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格局和“一校两区六圈多点”空间布局。

其中,“两区”包括:东区(重庆大学A、B、C校区及周边)、西区(虎溪校区及周边)。

“六圈”包括:高端智库圈,建设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重庆研究院为龙头的一批智库项目;孵化加速圈,提档升级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S1938国际创客港等一批转化服务平台;国际合作圈,区校合作共建重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推进国际合作和国际技术转移;设计创意圈,依托重庆大学土木工程等学院及重庆大学建筑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打造以设计、动漫等为核心的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人工智能圈,建设重庆市智能超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大数据智能化基础研究、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链;生命健康圈,整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沙坪坝区人民医院资源,辐射带动西永生命科学产业园,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带。

此外,环重庆师范大学创新生态圈以应用数学中心项目为先导,立足新媒体传播、文化创意、智慧教育三大领域,打造文创内容生产+科教企业创新孵化+时尚创意产业集聚的智慧型创业社区。环重庆科技学院、环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环四川美术学院、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创新生态圈也即将启动建设。

不难预见,随着沙坪坝多个环大学创新生态圈的陆续建成,必将实现创新要素 “聚集”引发“聚变”,创新发展“局部”转向“全域”,构建起特色鲜明、差异发展、整体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政、产、学、研、用、介、资协同创新格局。

下一步,沙坪坝区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成渝城市群建设和重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契机,咬住目标、持续发力,加大创新支持力度,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扎实推进环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打造西部创新资源集聚地,助力重庆高质量发展。

王彩艳 肖亚平 图片由沙坪坝区科学技术局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