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新疆立法保护传统村落 留住美丽乡愁

2019-10-17 09:44:33  来源:天山网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王娜 摄

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部关于传统村落保护的条例《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

日前,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武彦琳告诉记者,《条例》实施后对保护木垒县域以拔廊房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和传统风貌,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促进旅游业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拔廊房保护势在必行

如今,走进木垒县的每一个传统村落,一条条村庄道路干净整洁,一排排原生态的拔廊房整齐划一,宽敞的院落里种着各种果蔬花草,村民们生产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拔廊房,是木垒乡村传统民居的经典之作。所谓“拔廊房”,是指百姓住房的前屋檐伸出1.5米,就像是把原来的廊檐朝外拔出了一截,故名拔廊房。“清末民初,由关内迁移至此的居民,根据本地特色和气候,引进中原地区四合院建筑风格进行技术改造,进而形成现在的拔廊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县委书记李武告诉记者。

经过数十年乃至百余年的风吹雨打,木垒传统的拔廊房多数凋敝破败,面临倒塌拆除的窘况。

从2014年到2015年,木垒县7个以拔廊房为传统建筑特色的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木垒进一步加大了对传统村落拔廊房的修复保护力度。

“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近年来全县乡村建筑普遍使用彩钢材料,乱建乱搭、材料多样、色调杂乱、风貌各异,同时出现了古树被砍伐等破坏传统建筑文化风貌和自然风貌的问题,传统村落渐渐失去传统的气息。”武彦琳说。

如何保护好传统村落,留住美丽乡愁,让木垒县的这些古朴村落焕发生机?

在2018年初召开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多名县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尽快制定《条例》,保护木垒传统村落。

武彦琳说:“当年我们将制定《条例》纳入立法计划。通过组织有关部门和立法专家调研论证等,起草制定了《条例》。”

2019年1月25日,经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后,7月25日,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条例》。

依法保护让传统村落更美

拔廊房、草垛、羊圈、牛圈、打谷场、篱笆……来到木垒的传统村落,许多游客感觉看到了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人们生活的场景,让人有一种历史穿越感。

李武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不管多么繁忙的人,走进传统村落内心就宁静了,让人感到特别舒适,这也是我们发展全域旅游的文化根基所在。

《条例》总则的第一条就明确“为了保护传统村落,传承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和传统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与保障自治县全域旅游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条例》明确了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内容,同时体现了村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条例》规定,传统村落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山、开矿、采石、取土、毁林、破坏植被、开荒和乱建墓地;不得占用或者破坏园林绿地、河道、泉眼、道路、公共设施和公共场地。

《条例》还规定,需分等级挂牌保护拔廊房,挂牌保护古树名木、古树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毁挂牌保护的拔廊房,不得实施砍伐、买卖或者擅自移植等影响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生长的行为。

更可贵的是,《条例》还明确,拔廊房传承工匠开展技艺传承活动、维护修缮拔廊房等传统村落保护建设活动,可得到资金补助。

李武说,木垒正在组建传统村落建筑评审委员会,以后传统村落的村民盖房子,要根据《条例》按照传统村落的风貌进行。依据《条例》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这也是基层治理的好办法。

挖掘传统村落文化内涵

“立法的过程也是传统村落保护规范的过程。”武彦琳说,在今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传统村落里,原先农民自建彩钢板房的彩钢板全部涂成了灰色。花花绿绿的颜色没有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据了解,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大批游客来到木垒看美景、尝美食、住农家,赏田园秋景,感受浓郁乡土气息。乌鲁木齐市民刘东是一家文化培训公司的负责人,他和公司的16名培训老师利用长假,来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旅游。他告诉记者:“在天山脚下有这样一个具有乡土韵味的传统村落,古朴独特的建筑与大自然的美景和谐地融为一体,真是太美了,今后有机会我还要和家人一起来这里。”

“我们已经挖掘了传统村落的部分饮食文化,如羊肉焖饼子、大饼子等。目前,我们正在请专家整理木垒传统村落的故事,放在导游的解说词里,将无形的文化遗产变成有形的内容加以保护,使传统村落的风貌得以延续。”李武说,“以后游客走进传统村落,不仅仅是吃个饭、转一转,还能听到故事、了解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了解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新疆日报记者赵志芸)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