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文旅融合创新驱动 凸显文化优势的全域旅游更有活力

2019-10-16 11:13:25  来源:千龙网

文化和旅游部正式认定并公布了首批71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域旅游是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围绕这条主线,串起了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亮点。记者从各地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了解到,在创建示范区的过程中,文旅融合成为了大势所趋。业内专家对此表示,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与日俱增,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旅游,成为了创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文旅融合新业态激发消费新动能

增长见闻,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已经成为新时代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甘肃省敦煌市近年来也在打造文旅融合上做出了新的探索。其中,敦煌市不仅围绕《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了《敦煌市全域旅游规划》、《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规划》等各类规划30余项,还培育引进《敦煌盛典》《丝路花雨》《又见敦煌》等文化演艺项目,新建改建月泉小镇、敦煌小镇、敦煌夜市等特色街区,研发彩塑制作、临摹绘画等敦煌特色研学体验产品,旅游产品的结构愈发丰富。游客来到敦煌后,不光能参观景区,还能通过各类文旅融合新产品感受独具魅力的人文风情。

同样是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底蕴丰富的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也通过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其中,当地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的传承轨迹,萃取秦淮河、明城墙这两个最能代表南京美丽古都形象的文化符号,布局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累计投资630多亿元,建设科举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城墙博物馆等精品项目,完成以老门东为代表的一批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形成以明城墙、秦淮河、夫子庙等核心吸引物为代表的“一城一河一庙一馆一寺多街区(园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此外,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还打造了“秦淮礼物”旗舰、主题店,结合秦淮文化元素,通过创意手法,开发设计“状元郎”等系列旅游商品8000余款,销售收入每年以30%幅度递增,2018年收入近4000万元。

业内专家表示,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带动和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产业新业态,实现观光游向文化体验游升级,同时,让文化和旅游服务遍布每一个街头转角,也更符合当下各地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新模式。

秦淮河

挖掘传统文化潜力让全域旅游更接地气

今年入夏以来,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尼山圣境推出了夜游文化季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以前我也看过一些水幕表演,今天天上有一些‘论语’(无人机表演),有一些仙女的形象还有一些文字,十分的震撼。”一位游客表示。全息投影、无人机等新技术点亮了景区“夜经济”,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项目的建设和产品的推出,丰富了文化旅游体验的内容,拉长了旅游的链条,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作为全域旅游示范区,曲阜市早在2016年便将“文旅强市”战略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同时在打造“东方圣城·首善之区”的过程中,曲阜坚持以文化传承为己任,不断瞩望文化复兴。不仅围绕文化抓项目,打造“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研究院),与“老三孔”呼应;举办孔子研学旅游节,成立曲阜研学旅游联盟;围绕儒家文化的传播,常态化举办春季旅游推介会、春季祭孔、孔子研学旅游节等专题推介和节庆活动;还开辟了“文化+互联网”的创业就业模式,成功打造了传统手工艺旅游纪念品基地+互联网销售模式,“中国淘宝村”林前村成为旅游就业富民的典型。

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的推进,不仅激发了传统文化的潜力,也让全域旅游发展有了更多的落脚点。在安徽省黟县境内完整地保存了1684幢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众多古村落,而黟县县委县政府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则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旅游产品业态创新。一方面发掘当地古建和非遗文化,赋予传统村落灵魂;另一方面围绕打造艺术酒店、民俗客栈、特色酒吧、休闲茶社、传统作坊等12种产业类和文化教育、民俗活动、文博展示、名人故居等7种社会事业类业态要求,发挥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优势,加强古建筑保护利用。如今,黟县文化资源的保护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发旅游景区(点)17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2处,201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8亿元,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全县近30%的居民不同程度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对传统文化的再挖掘目前已经成为各地打造文旅融合的重点工作,而只有坚持市场导向不断创新,升级产品业态,才能实现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全域旅游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记者 刘美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