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数据大脑”赋能安全监管 打造应急管理“一张图”

2019-10-14 14:19:33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工人未戴头盔进入厂房、外来人员擅自进入厂区、车间温度过高等安全隐患,都能立即识别并发出警报,随即派人处理;不用拨打投诉举报电话,也不用跑腿,只需通过手机APP举报身边的安全隐患,就能很快得到整治……这些问题的解决得益于重庆市铜梁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2017年,为了提高应急监管能力和水平,铜梁在全市率先创新组建了区级应急指挥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把过去各行业散乱的数据互联互通,融合打造应急管理“一张图”,实现防灾减灾“一张网”。

“你们要注意边坡上的悬石,有安全隐患,这个问题我已经上报了,你们要及时整改……”

通过应急指挥系统可实时、直观掌握监管对象动态信息。特约通讯员 闻琼 摄

昨(13)日上午,铜梁区蒲吕街道新联村13社的(安监)网格员王鹤屹,再一次来到了辖区非煤矿山上巡查,排查安全隐患。他发现隐患问题之后,通过手机上安装的“铜梁安监”APP平台,及时的将发现的安全隐患图片、视频进行上传,并当场告知企业管理人员及时整改。

目前,铜梁区蒲吕街道现有大网格15个,小网格210个,覆盖了辖区所有村、社、村民小组、企事业单位,所有网格员都可以通过“铜梁安监”APP上报安全隐患,解决了基层网格员(安全员)不会管,坐在办公室填报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

“通过这个平台,网格员可以在现场及时上传安全隐患图片、视频,我们也可以及时查处,纠正企业不规范和有安全隐患的行为。”铜梁区蒲吕街道应急办副主任王宏说。

铜梁区积极构建群防群治防线,引导网格员发挥基层监督作用,鼓励普通群众参与安全监管。目前全区共有网格员3000余名,而这些网格员每天发现的安全隐患,都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上传汇总至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应急指挥中心可以及时发布安全预警信息,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力量,实现了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管理和及时高效处置,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或尽量减少危害影响范围。

铜梁区应急指挥系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系统拥有行业部门、镇街(园区)、企事业单位等监管对象的基础数据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重点行业和重大危险源视频监控数据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数据库。通过数据库,可以实时、直观、全面地掌握铜梁区各类风险隐患信息,并进行分类识别、动态监管。此外,还有一套科学完备的安全隐患整改、预警发布和指挥调度机制。

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特约通讯员 闻琼 摄

“系统大脑中储存了9大类1569处基础信息,覆盖了全区危化企业、非煤矿山、重点工贸企业、森林防火检查站、水库、地灾点、建筑工地、烟花爆竹、交通运输等行业。通过系统,我们对它们的名称、地理位置、主要风险、主要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涉及人数等动态信息,都是心中有数,随时掌控。”铜梁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彭帅说。

据悉,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和重点行业、重点单位的2100个高清摄像头,系统对危化企业、加油站、重点工贸企业、学校、养老机构、车站等300家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都一目了然,做到现场实时查看,自动识别违规行为,及时发现隐患或者事故,数秒内锁定目标及风险源。比如,车间温度过高等安全隐患,能够立即识别并发出警报,让人立即处理。还能实时监控森林火警,并自动检测报警,第一时间把应急预警信息发给相关人员的手机上。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通过系统立即指挥调度救援力量迅速赶往现场。因为掌握了突发事件的地点和基本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处置效能。”彭帅说,在一张电子地图上,就能对全区的安全隐患和自然灾害信息进行接收、研判、综合、报送和分转,实现一张图全覆盖管理。

铜梁区高标准推进“互联网 安全监管”试点建设运营,初步建成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安全生产监督指挥中心,实现安全生产监管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把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有效工作机制。

“我们运用大数据平台互联共享,实现线上线下联动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和应急指挥体系。同时我们还引入人工智能对安全隐患和自然灾害进行智能分析处理,全面掌握全区安全监管和灾害防治状况,真正实现了安全监管、应急管理‘一张图’、防灾减灾‘一张网’。”铜梁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徐之光说。(特约通讯员 闻琼)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