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武隆:城市提升 绿色发展 交通畅达 城乡巨变焕新颜

2019-09-29 11:05:39  来源:重庆日报

仙女山、天坑地缝、《印象武隆》实景演出……近年来,武隆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正加快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曾经默默无闻的武隆发生了沧桑巨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奇迹不断在这里上演。

展望新时代,武隆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加快城市品质提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谱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产城景深度融合发展

金秋时节,走进武隆城区,高耸的仙女山脚下,楼房民居散布于乌江两岸,城区道路干净平坦,满眼是翠绿的树木漂亮的花草。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隆城区只有零点几平方公里。现在,武隆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12.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扩大了几十倍。”据武隆区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武隆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城市建设方面,武隆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集中建设乌江南岸,建成区面积约0.7平方公里;90年代开发建设江北新区,建成乌江一桥和二桥,建成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2000年初期新建乌江三桥,建成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2007年至今,按市政府“一中心、两组团”的空间布局,武隆区启动了仙女山居住组团和白马工业组团开发建设。

如今,武隆城区由4座桥梁连接乌江两岸,城市格局呈带状分布,已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城区。在此基础上,武隆通过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力争通过3—5年时间使城区“布局更科学、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环境更宜人、特色更鲜明”。

而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武隆的广大农村地区。近年来,武隆区按照“示范带动、全域推动”的工作思路,下好乡村振兴的“先手棋”,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了“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

武隆根据全区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等,实施特色示范带动工程,分类打造了“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凸显乡村特色风貌,使农村更像农村。

“下一步,武隆将在产城景融合发展上科学用力。”武隆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持“旅游带动、产城互动、城景联动”,以城区为中心向仙女山度假区、白马山片区、江口片区等区域辐射,积极构建城区半小时经济圈,实现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有序衔接和有效互补,加快推进产城景融合发展。西部四镇加快建设特色高山蔬菜集散市场、物流集散地和主城产业配套承接地,打造成为武隆融入重庆主城区都市圈的前沿阵地。深入推进城区与仙女山度假区及周边乡镇、羊角古镇的融合发展,打造产城景一体化发展样板区域。加快建成“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示范区”。

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最近几天,武隆区接龙乡村民徐德文脸上一直堆着笑容。原来,今年徐德文家里的民宿让他“收入颇丰”。“夏天还没到,6家重庆主城的客人就把房间预定好了,吃住3个月,净收入能有4、5万元。”徐德文乐呵呵地说。

在武隆,有无数农民像徐德文一样吃上了旅游饭。每年只要一到夏天,和接龙乡一样,武隆区大大小小的乡镇都住满了游客。

武隆旅游发端于1994年芙蓉洞景区对外开放,历经25年的发展,目前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大金字招牌,成为重庆旅游的一面旗帜。

近年来,武隆区提出了“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使全域旅游布局不断优化。今年1-8月接待游客2512.2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5%,旅游综合收入106.67亿元,同比增长10.75%。

武隆区的全域旅游,可谓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样板。在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上,武隆区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之一。

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使武隆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布更加合理。2018年,武隆区第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2.5%、37.4%,50.1%,而这一数据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分别为70%、14.5%、15.5%。

“武隆区要牢牢扭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快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武隆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接下来,武隆区将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提档升级3年行动,坚持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不断提升旅游业质量和效益;推动生态工业提质增效,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材料、页岩气等现有支柱产业为牵引,构建龙头引领、块状发展的生态工业体系;推动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高山精品水果、高山茶叶等,高规格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样板。

“五型交通”体系逐渐形成

武隆区居民夏明至今保留着一封1987年的家书。家书中,几行简单的字道出了当时的“漫漫长路”:“上月,母亲头疼病愈发严重,我和父亲带着母亲从家里出发,山路走了1天才到县城。再由县城出发到四川成都看病,遥遥路途,我们26日从武隆上船后,辗转了4天才到成都……”

如今,夏明信中所描述情况已经彻底成为历史。目前,武隆与成都之间已有火车直达快速列车开行,多个车次可供选择,8个小时即可到达。

夏明的经历是武隆交通大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去年,武隆区已建成县、乡、村、社道公路4390公里,建成国省道426公里;开通了渝怀铁路、南涪铁路、渝湘高速。2016年9月23日,仙女山旅游支线机场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即将通航;2018年11月23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正式开工,预计5年后通车,再加上已有的乌江航道,全区初步形成了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在武隆黄莺乡黄莺村,村民陈良苍刚从山上劳作回家。陈良苍家离乡道有3公里。3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以前,特别是下雨天,孩子上学极不方便,自己上街买点生活用品也难背。”陈良苍说,路不好,车子也不敢进村,想修新房子,材料也运不进来。这3公里路,让周边的发展落后好几年。现在路修好了,农特产运输方便了,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武隆区投资2亿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500公里,年内实现撤并村、村民小组(30户以上集中居住)90%通畅目标,行政村通客率100%。交通三年行动计划中,“四好农村路”项目565个项目1888.701公里,目前完工92个258.72公里,在建150个569.8公里。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从2018年起,我区全面启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累计投资88亿元,构建起航空、铁路、高速路、普通干线公路和‘四好农村路’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武隆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建设五大网络,着力打造‘立体、民生、平安、绿色、智慧’五型交通体系。2019年,仙女山机场将全面建成,2020年投用,有效对接周边著名旅游目的地,将武隆旅游融入国内外旅游大市场。”武隆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20年,武隆区“一枢纽三干线”的铁路网络、“一横二纵”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五纵四横”的普通干线公路网络以及四好农村路“6个100%”(乡镇100%通油路,行政村、撤并村100%通畅,村民小组(30户以上集中居住)100%通畅,9个区级乡村旅游示范点100%通油路)目标将实现。

届时,武隆区内外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将更加凸显,为全区旅游提档升级、建设美丽乡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赵童 刘茂娇

图片除署名外由武隆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