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亮相 面积约为168平方公里

2019-09-26 10:32:09  来源:重庆日报

9月25日下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的议案(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审议前,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记者会,介绍了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等情况。

总体规划显示,广阳岛全岛将实现清洁能源利用率100%,日常绿色交通出行率100%,生活垃圾对环境零排放,污水对环境的零排放。广阳岛片区布局5条轨道线,入岛处设置交通集散中心,轮渡码头将连接岛内外交通并组织两江游线路。

广阳岛片区范围划定

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今年8月2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广阳岛规范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广阳岛片区范围确定为:以广阳岛为中心,东至南岸区界及江北区鱼嘴镇界,南至东西大道和南涪路,西至南岸区南山街道界、南山街道大坪村界以及江北区铁山坪街道铁山社区界,北至沪渝高速公路,面积约168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显示,广阳岛片区按照管控强度分为核心管控区、重点管控区和协调管控区。具体范围包括:核心管控区为广阳岛,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重点管控区为核心管控区以外,东至绕城高速公路,南至开迎路,西至规划快速路六纵线、兰草溪,北至福宏大道的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协调管控区为除核心管控区、重点管控区外的其他区域,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构建“一岛两湾四城”

岛上建筑严控高度

《总体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30.27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5.0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73.79平方公里(不含农村居民点用地4.19平方公里)。构建“一岛两湾四城”总体空间结构,“一岛”即广阳岛,“两湾”即广阳湾和铜锣湾,“四城”即通江新城、迎龙新城、东港新城和果园港城。

核心管控区标志性景观建筑高度不超过70米,靠山建筑高度不超过相邻山体地坪标高,其他主体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重点管控区鼓励建设低层建筑,以多层建筑为主,原则上不得建设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24米。协调管控区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其中规划六纵线以西,绕城高速公路以东的区域,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8米;铜锣山、明月山管制区范围内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12米;其他片区鼓励建设多层建筑,建筑高度原则上不超过45米。重点管控区、协调管控区滨水头排建筑高度原则上均不得超过12米。

广阳岛片区规划建设用地77.9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63.77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点用地4.19平方公里,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10.02平方公里。值得注意的是,重点管控区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和开发强度,新规划的建设项目容积率原则上不超过1.5。

两个100% 两个零排放

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生态影响

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韩列松介绍,广阳岛将按照“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理念修补和建设岛内基础设施和人文设施,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生态本底的影响。

建成清洁能源体系。尽最大可能提高生物质能、江水源热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确保全岛清洁能源利用率100%。

建成绿色交通体系。岛内建设多级慢行系统和电动公交接驳体系,禁止燃油交通工具,探索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实现岛内日常绿色交通出行率100%。

建成“飞船式”固废循环利用体系。岛内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在岛上降解分解、消化吸纳和循环利用,实现岛内生活垃圾对环境的零排放。

建成生态化供排水体系。岛内建立分布式雨水资源利用系统,实现岛内日常用水自求平衡;建立分布式污水再生利用系统,实现岛内污水对环境的零排放。片区布局5条轨道线

4种交通方式进岛

《总体规划》显示,广阳岛片区优化布局了5条轨道线,未来将实现广阳岛片区与朝天门、解放碑、江北嘴、茶园、龙胜等区域的直连直通,并加强与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东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联系。未来,广阳岛片区将建成以轨道交通和长距离城市公交为主干,短距离接驳巴士为辅助,水上巴士、轮渡和两江游线路为特色的公共交通系统。

市民如何进出广阳岛?韩列松介绍,广阳岛入岛处设置有交通集散中心,综合配套了轨道车站、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等多种交通设施。通过现有的广阳岛大桥和北端预留的通道,市民可采用步行、新能源摆渡车、轮渡、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进出广阳岛。

《总体规划》还显示,我市将深入挖掘、保护和利用片区民俗文化、民间技艺、传统饮食等资源,大力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阳镇民间故事”,举办“广阳故事会”文化演艺活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阳龙舟节”,以提升广阳岛片区文化内涵。(记者 颜若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