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渝北:走出“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发展路径

2019-09-25 14:31:44  来源:重庆日报

碧津公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渝北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今年,经过近10年的建设,正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近年来,渝北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强力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发展行动,促进了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并行。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中,渝北数十年坚持,走出了一条科学保护和发展生态环境的路径,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碧水保卫战”把水变清

“碧水保卫战”,是渝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场硬仗。

渝北地处长江边,在保护长江水环境中,今年,渝北区作为全国两个试点城市(区)之一,全面开展了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工作,从源头上堵住长江污染。

“在保护长江,排查堵住污染源中,我们通过采用无人机、无人船等科技手段,详细地排查入河口的污染源,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个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的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经过数据整理分析,渝北区(不含两江新区)初步排查出排口95个,其中雨水排口(含河流)52个,雨污混排口21个,污水排口12个,养殖排口(畜禽及水产)8个,其他1个。

“现正在编制监测方案,对这些长江入河口进行整治和二次监测,以确保堵住污染源。”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从10月份就展开治理,并在年底前完成。

在保护长江水质中,渝北还探索出科学治理水环境的方法,并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打赢碧水保卫战中,渝北区在全市率先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开展了城区湖库治理,并首先在碧津湖进行了试点,试点取得预期效果后,渝北区陆续在城区其它湖库进行了推广,截至目前,碧津湖、晚晴园、木鱼石水库、龙舌湖已经完成了治理,双龙湖等湖库正在治理之中。

碧津公园内的碧津湖,是30年多前渝北在城市建设中建起的第一座城区湖泊。

“两年前,这湖水浑浊,甚至还有点臭味。”家住两路城区的市民陈世彬,见证了这湖水的变化,“如今,这湖水已变得清澈透明,不少时候看得透底。”

这座水域面积有4万平方米,平均水深3米的碧津湖,由于无源头活水,曾经水质渐渐变得浑浊,部分水域的水质变为Ⅴ类,并出现了蓝藻、绿藻,湖泊水体颜色也变成了“黄汤”。

“在让水变清中,我们通过构建‘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共生体系的生态自净系统生态修复方法。”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这一方法为渝北治理城区湖库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碧津湖的这一生态修复方法是从2017年10月启动的。通过部分排水、种植沉水植物、投放食藻虫、湖泊补水4个步骤,这湖水就神奇地变清了。

如今碧津湖湖水底下,已经形成了一片“水下森林”,湖岸边的七夕桥、碧津塔、水榭、园林景观等倒映在湖水中,别有一番风韵。

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如今,这碧津湖的水质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部分指标已经达到Ⅱ类水质,生态系统已基本稳定。

在碧津湖试用成功的生态修复方法,被运用到了城区内的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内的湖泊水生态修复。

“目前,这几座城区湖泊的治理已经完成,目前又启动了龙溪、两路片区内的湖泊的治理。”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待明年完成宝圣湖、果塘湖、高堡湖3座大型湖泊的治理后,渝北城区内的湖库水质,将全面提升。

兴隆花海美如画

渝北探索成功的这一城区生态修复水质的方法,已开始在长江绿色经济带发展中,起到示范作用。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目前,已有上百个地区来学习这一生态修复经验。

渝北不仅城区内湖库和溪河的水变清了,农村的水也开始变清澈了。

渝北的新华水库、盘溪河等河库的水质,曾经变得恶臭。如今,通过治理后,已经变清变好。

在治理水环境中,渝北加强了排污的和污水处理,确保达标排放。区域内45个重点企业的排污都完善了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通过强化监督,确保了污水达标排放。

“多年前,渝北农村场镇的污水处理厂就实现了全覆盖。”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从去年开始,渝北又全面启动了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标准的提标工作。

渝北兴隆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过去主要是通过人工湿地等进行处理,标准不高。在提标中,通过重新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如今已达到B标一级。

从去年开始,渝北就开始全面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强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在各镇街建立起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巡查、维修维护报备制度,强化了出水水质监测。

如今,已完成了玉峰山、兴隆、木耳、大湾等7个污水处理厂的改造提标。

“目前,渝北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已开始向以前的撤并乡场和村延伸。”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目前,木耳镇石鞋村、大盛镇明月、洛碛镇张关水溶洞、古路镇古路村、大湾镇高嘴、茨竹镇秦家、统景镇黄印等数十个村,都已建起污水处理站,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科学治理,已开始让渝北全域内的水变清。

“双十万工程”变出金山银山

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中,渝北按照“两山论”的要求,启动建设10万亩生态林、10万亩经果林的“双十万工程”,已开始把渝北的农村,变成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在实施‘双十万工程’中,我们村在总共4公里多的公路两旁,新栽种起香樟和银杏树,在3公里多的自行车步道两边,栽种起樱花、蓝花楹,新种植起沃柑350多亩,蓝莓145亩。”渝北区兴隆镇牛皇村党总支书记刘静萍说,这山变绿后,村里的农民也更富裕了。

渝北的山虽然变绿了,但渝北还在继续把山变得更绿,让农民在绿山中变得更富。

据渝北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渝北撤县建区前的1994年,全区的森林覆盖率仅有21.39%,而到了2018年,已提高到45.23%。

“虽然在这25年间,森林覆盖率提升了将近1倍,但渝北绿化国土的脚步并没有停。”渝北区林业局负责人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农村新造10万亩生态林、新建10万亩特色经济林的“双十万工程”,同时,还要改造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19.4万亩,新增城市绿化300万平方米。坚持宜绿则绿、应绿尽绿,把渝北的青山变成农民致富的金山。

“我种上的这200多亩果树,投产后,将为我每年带来可观的收入。”渝北大湾镇杉树村的龚超说,他在五马峰荒坡上建的这座果园已经全部栽种完成。

杉树村有一座近千亩荒山坡的五马峰,在实施“双十万工程”中,村里经过科学规划,在这荒山坡上栽种了楠木和果树。如今,这楠木已长到2米多高了。

在10万亩生态林建设中,渝北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疏林地及未成林造林地培育4.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3万亩,无立木地造林0.5万亩;在10万亩特色经济林建设中,将按照“一村一品”、“一路一品”的方式,在农村公路沿线和荒山坡地上,建设高标准的伏淡季水果、柑橘、笋竹、油料等特色经济林。

“双十万工程”将提升渝北区的森林覆盖率,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在把山变绿中,渝北还强化了重庆“肺叶”的保护和绿化。

渝北“四山”保护区有584平方公里,占了全市“四山”保护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也超过全区幅员面积的三分之一。在保护这“肺叶”中,渝北制定了《渝北区“绿盾2017”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华蓥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创新实施了“林长制”,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担任总林长,并落实自然保护区和“四山”管制区日常巡护,关闭了“四山”保护区内所有采石场。并落实全区58.3万亩天然林及9.9万亩国有林实行集中管护,确保了天然林资源安全。

“蓝天保卫战”把空气变清新

从2013年开始,渝北就开始自加压力,在打赢“蓝天保卫战”中,按新标准进行大气治理,还市民一片蓝天,使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优良天气的天数,一直在主城区名列前茅。今年截至9月23日,渝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达到231天,同比增加14天,列主城区第一位。

“从2013年开始,渝北就严格按照新的标准,展开了‘蓝天保卫战’的战场。”据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全区已总共投入了15亿元,用于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在回兴片区,因当年城市扩张建设,建有3座混凝土搅拌站,这是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在治理中,区里投入巨资,花了大力气,将这3座混凝土搅拌站全部搬出城区。

在治理大气污染中,渝北不仅把有扬尘污染的企业关闭搬迁,还从防治入手。

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大气污染,区里加强了监管。区公安分局、区交通局从精细化上进行管控,对高排放车辆限行、无标车禁行、营运高排放车辆进行了淘汰、更新和改造。

在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控制上,对建筑工地全面落实建筑施工作业八项规定,严格实施了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制度、烟尘控制、运输车辆管理、施工专项方案、施工湿法作业等多项强制性规定。全面施行用全密闭建筑垃圾运输车,并创建巩固了龙溪紫荆路等20条扬尘控制示范道路。

在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中,渝北进行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作,并从设备治理上入手。目前,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双英汽车配件制造公司等废气治理项目都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渝北是一座消费大城,餐饮油烟是大气的重要污染源。在治理这一污染源中,渝北实施《餐饮业油烟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油烟排放不规范的经营户进行专项整治,仅今年以来,就已有166家社会餐饮完成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同时,推进了90家餐饮油烟的深度治理,30家机关公共食堂的治理。截至目前为止,渝北已完成城区1219家餐饮油烟治理。

与此同时,渝北还开展了城区内涉气小汽修厂综合整治,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的进行了大气污染的防治。

生态文明建设让城市更美

在经过几年的努力,于2018年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后,今年,渝北又走在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路上。

早在2004年,渝北就成功创建为西部地区笫一个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2009年就正式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并编制了《渝北区国家生态区建设规划》。为高质量建设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深入推进渝北区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再次编制印发了《重庆市渝北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规划(2018—2022年)》,区政府将创建国家、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全区的重点工作。成立了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区领导任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明确了时间节点,形成了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主动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了以问题为导向,重在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工作机制。

“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中,我们根据生态环境部新修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要求,在生态制度、生态环境、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和生态文化六大领域内,按照37个指标进行创建。”渝北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同时,根据国家、市里的要求,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制度保障方面的工作。

根据2018年各项统计数据,渝北对指标达标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后,全部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渝北区已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的申报条件。

据统计,2018年,渝北区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30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到85%;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辖区内长江、嘉陵江段及主要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水域功能区标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大中型湖库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面积401.18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27.51%;590平方公里的“四山”保护区,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0.63%(含两江新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60。笫三方民调数据显示,市民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1.6%,渝北基本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良序并行。

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渝北以生态优先为指导,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全面落实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引擎,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产业,以创新生态圈和智能制造基地建设为发展载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生态环保促进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在优化经济结构上,通过推进泰山电缆、华牧等企业搬迁,先后关停川庆化工等9家大中型“三高”工业企业,推进皮鞋城、模具园等低效工业区“退二进三”、“退城入园”,实施“腾笼换鸟”后,又依托前沿科技城、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特色开发区,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电子设备等新兴制造业。

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上,渝北围绕“三花六果六产业”,加快张白路、统大路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发展特色高效农业58万亩。

在生态保护,建设绿色家园上,渝北除加强了“四山”保护外,还强化了湿地生态保护。建立了全区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发布了区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名录,明确了全区湿地总面积3619.76公顷和自然湿地面积1532.04公顷不减少的近期保护目标。并以御临河、后河等次级河流河岸带及观音洞、苟溪桥水库等库周为重点,开展了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示范,实施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河库水系连通等工程措施。

在城区绿化上,渝北累计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基本实现了5165亩城区国有空地绿化全覆盖,使建成区绿化盖率达到45%,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刘爱东 王彩艳 杨敏 图片除署名外由渝北区委宣传部、渝北区生态环境局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