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农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九龙坡区西彭镇探索乡村振兴三种产业发展模式

2019-09-17 11:10:04  来源:重庆日报

西彭镇新民村

真武宫村卓润庄园 摄/李显彦

收成的日子

满地葡萄架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九龙坡区西彭镇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8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7.9万元。作为工业大镇,近年来,西彭镇的乡村正逐渐成为旅游热土,这里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前往农家休闲、农场采摘、农事体验、农村观光。

去年,西彭镇旅游接待人数超1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收入突破1.5亿元;农业收入超3.5亿元,同比增长7%。

“以农兴旅、以旅富农,我们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奋进曲。”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称,西彭镇是中国铝加工之都,是一个集城市、农村、工业于一体的特大城镇。近年来,西彭镇围绕农旅融合,立足自身实际,依托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在新民村、真武宫村、长石村因地制宜探索三种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今年8月19日,重庆市农技总站、市农科院水稻所及西南大学的专家对西彭镇新民村喜乡遇合作社种植的水稻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1200斤,最高产量达到亩产1350斤,打破了全市宜机化改造生田水稻机械直播亩产约1000斤纪录。

“以前亩产800斤都不错了。”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刘蕾介绍,全村2198人,留在村里的800余人多是老人、小孩,以致三分之二的田地撂荒,村民都看不到种田的希望。她说,“亩产创历史新高全靠创新土地经营模式。”

新民村作为原始自然村,拥有耕地2000余亩,农作物以水稻高粱油菜为主。去年,新民村立足村情民意,围绕科技兴农,探索以现代农业为主导的新型农村产业化发展,发动村民组建成立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简称“喜乡遇”),村民自愿将土地以承包面积为股投入合作社进行整体经营。

去年以来,喜乡遇对1200亩土地进行土地宜机化改造;同时完成1500米渠道、4000米管道和1座提灌站建设,铺装了8000米人行便道、4000米机收便道,改善了农田耕作条件。

“从备耕、播种、施肥、收割等都实现了宜机化操作。”喜乡遇合作社社长刘林称,今年,喜乡遇实现了油菜和高梁轮种,上半年收获油菜籽6000公斤,下半年产高粱10万斤;450亩水稻实现了稻田养鱼立体式种养模式,产粮达30万斤。刘林分析,“1亩水稻正常情况下直播种植生产成本大概532.8元,机插秧需要703元,节约成本170.2元。”

8月23日,新民村热火朝天,比过年还热闹,很多在村里上班的村民赶回来参加喜乡遇第一次分红大会。当天,村民每亩土地分得稻谷400斤。随后,大家还要参加高粱、油菜、大米的分红。

“同样一块地,换个种法收成就不一样!”72岁的杨世祥分了1000斤稻谷。他说,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就是比自己种强,“不但能分粮食,下田还能挣工资。”

这只是喜乡遇走出的“第一步棋”。在未来两年,新民村将形成2300亩的种植规模,探索形成以种植水稻、油菜、高粱为主,同时将公路两边及田坎两边绿化改为栽种桃子、李子、梨、荔枝、桑葚等优质经济作物,并注重发展田间立体种养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民宿的模式,最终实现村民的增产增收。

“将‘稻田+’的文章做深做透,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李锡智表示,一是围绕“稻田+产业”,把“有机水稻全产业链特色村庄”打造成产业振兴主导方向,实现水稻种植向精品大米及有机作物产品的华丽转身。二是做好“稻田+生态”,念好“生态经”、打好“有机牌”、唱好“循环戏”,推行“一水两用”“一田多产”,通过土地轮作、稻田养鱼、稻田养鸭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扩充“价值链”,形成立体有机循环农业种养模式,彰显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模式。三是深化“稻田+文旅”,推动一二三融合,打造水稻主题工坊、民宿,打造系列古法手工产品和水稻创意产品,规划稻香人家、渔耕人家、稻香渔乐等休闲体验产品和“好运稻”农礼品牌。“推动田园休闲、农事体验、创意农业等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满足游客回归田园生活需求。”

村里来了能干人

今年,西彭镇真武宫村的“向葡萄”又丰收了!葡萄价格卖到了每斤120元!短短2个月,200余亩“向葡萄”创收达600万元。

“向葡萄”叫向权,万州人。2012年,他来到真武宫村租下200余亩土地种葡萄。7年过去了,“向葡萄”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真武宫村的葡萄种植面积达1800亩,每年产值达6000万元。

“‘向葡萄’的成功,不只是葡萄产业做大了,他还为真武宫村引来了更多的投资创业者。”西彭镇镇长陈航介绍,真武宫村交通便利,距离主城35公里,到江津城区仅15公里。10多年前,随着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全村闲置土地越来越多。“‘向葡萄’让很多人发现了真武宫村,大家都前往来考察投资。”

2012年,刘宗伦也来到了真武宫村。从80亩到300亩,他在这里种植桃子、李子、桂圆、枇杷等,发展起了集体验采摘、餐饮、住宿融为一体的“村忆卓润·情景农庄”,成为全村最大的一座农庄。

随后,在外打工的村民方联洪回到了真武宫村,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和流转乡邻的地种植15亩香桃,把自己家的楼房利用起来搞餐饮、民宿,接待游客,建起了自己的“忆愿阁”农庄。

“外来业主进村了、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家了,沉寂多时的真武宫村热闹起来。”但真武宫村村支两委一班人异常冷静,每一个业主的到来,从土地流转到投产见效益跨度时间太长。真武宫村决定,围绕土地进行深化农村改革。“既让业主产业发展得起来,又要保障村民的权益。”

为此,真武宫村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对全村承包土地进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改革,将村民流转整合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并对投资业主经营资质、投资能力,以及经营项目的市场行情、效益等进行评估,有意识引导发展有前景的产业,力争保证土地上投资项目的成功。

在真武宫村,土地经营权正式流转后,业主得先交3笔钱,一是青苗补偿费,二是土地租金,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费。之后,村土地流转站负责土地流转中的矛盾协调、产业服务、农业项目申请、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安全秩序维护等责任,既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保护了农庄主的权益。

在真武宫村,同是大学生的桂何瑜与丈夫马明宽辞掉城里的工作,来到这里流转来97亩地,分片种植起晚熟血橙、李子、葡萄等水果,建起“橙里城外”农庄。

截至目前,真武宫村先后引进向葡萄、橙里城外、卓润庄园等26家农业企业,建起了农业公园,形成了葡萄、草莓、苗木、垂钓四大支柱产业,并孕育出“向葡萄”“桃林社”“三鼎华乡”“卓润”等一批知名农业品牌,发展起了以鲜果采摘为载体的休闲体验农业,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次,年产值达1亿多元,项目区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村里来了能干人。”真武宫村党支部书记孟小林称,有科学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做保障,业主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市场营销理念保证了产业的成功。她坦言,“龙头企业的有效带动是真武宫村的成功之道。”

“请到我们村里来”

6月底,西彭镇又新添了一座以乡间田园乐趣为主题的公园,名曰乡趣公园。

乡趣公园位于西彭镇长石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为农作物种植区、人工植物造景区、阳光草坪和桃林、植物迷宫等几大区域,从而构建起原生态田园休闲公园。

“取名‘乡趣’旨在重拾逐渐消逝的田间野趣。”西彭镇党委宣传委员廖洪英介绍,“乡”就是乡村里的特色,在种植区种植有农作物;“趣”体现在趣味,在公园里可以亲子、亲水,园里有果树,可赏花、可采摘、可露营,有乐趣。“用新的热门景点把城里人请到我们村里来。”

长石村地处城郊结合部,是原宝华乡政府所在地,遗留的老街近2公里。长石村依托都市人群和自然历史资源,突出“城市范儿、乡村味儿”,实施“一个基地”“一条老街”“一座公园”“一片院落”等“四个一”工程,全力推进长石综合示范村建设,倾力打造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特色集体经济。

2018年,长石村被确立为九龙坡区乡村振兴“五十百”工程的产业示范村。借助乡村振兴政策,长石村提出“一个基地”建设,依托重庆杨斯桥生姜种植股份合作社大力发展生姜种植业,生产高质量高产量的生姜;同时计划把生姜与蔬菜进行轮种,达到夏有生姜,冬有蔬菜,打造绿色生态的品牌,既可以为村民带来直接可观的收益,也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专业合作社在12社、17社正开展生姜种植实验,并已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不少村民开始回家开办果蔬采摘园,逐步形成果蔬采摘与渔业垂钓产业。

在长石村有一条老街,街上房屋多为上世纪60年代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韵味和建筑特色。为此,长石村启动老街风貌整治,以长石老街为中心,对老街两旁的民房外立面改造、街头街尾的环境绿化美化,并建设农副产品生鲜市场打造民国风旅游景点,拉动长石村旅游业。到今年10月,这条老街将开街迎客。

9月2日,谭用林回到了长石村老家砖房子院落。此前40来年,他和老伴一直与儿子一家住在主城,村里的土瓦房早已破烂不堪。

“原以为老家再也回不去了。”谭用林说,今年初,长石村对砖房子院落、双王殿院落等5个院落及76户农房外立面进行整治。他自掏2万元钱,将老屋从里到外装修一新,“老屋整好了,院落变美了,我们打算回来搞乡村旅游。”

据统计,实施院落整治项目以来,长石村共新建便道4公里、污水管网2.1公里,改建化粪池103个、标准鸡舍16座,实施庭院绿化8000余平方米、农房外立面整治76户、同步配套建设停车场3处、垃圾收集房5座、旅游公厕3座。

长石村负责人称,通过外立面改造和院落整治,不但改善了人居环境,还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访谈》》

抓好“产业振兴”这个根本

近年来,西彭镇立足实际,在实施乡村战略中突出抓好“产业振兴”这个根本,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日前,西彭镇党委书记李锡智介绍了探索三种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产业振兴”,西彭探索的三种模式具体指什么?

李锡智:新民村就是“三变”改革发展产业、真武宫村就是能干人带动做强产业、长石村就是依托都市人群培植产业。

问:三种产业发展模式的实践,对您们有何启发?

李锡智:产业振兴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要人云亦云,更不可以“一刀切”,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要梳理自身的土地、劳动力、气候、区位,以及历史文化自然资源,还要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市场行情和趋势,从而来决定自身的产业发展。

问:通过实践,现在西彭镇产业振兴的思路是什么?

李锡智:一是厚产业“底子”,做实产业载体、擦亮产业品牌、树好产业标杆,坚持从农业供给端发力,推动农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二是亮旅游“路子”,“点”上造景、“线”上构景、“面”上扩景,探索“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按照“多点联动、全景覆盖”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三是定发展“调子”,以“节会活动”聚气、以“创意产品”造血、以“互联网+”增效,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让好“钱景”反哺好“风景”,实现农旅发展美美与共。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九龙坡区西彭镇政府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