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渔业安全健康生产及灾害防治措施

2019-08-30 10:32:46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一、排查隐患,做到未发先防

要高度重视汛期渔业生产安全工作,克服松懈麻痹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扎实做好汛期渔业防灾减灾工作。

要认真开展汛期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查找隐患,未雨绸缪。要广泛深入渔场和养殖户,宣传引导,提高广大渔业生产者的防范意识。要积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完善应急预案,早安排早落实,各生产单位应在雨汛期来临之前,对养殖设施、管理用房、机电设备等关键之处,详细检查,确保完好,防患于未然,力争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二、整修养殖设施,畅通进排水渠道

加固池埂,夯实池基。对险埂要段应重点防护,并用硬土、碎石等加宽加高,必要时可用木桩加固,决不能存有侥幸心理。鱼池与外界已通连的地方,也应抓紧填塞,防逃网拦要严实。结合水路的清理,清除水渠中的障碍物,铲除杂草,挖去阻水淤泥,保证水流畅通,严防堵塞。最易忽视的进、出水口也要细心检查,用拦网拦好,不得有漏洞,确保防逃安全。切实做好排涝降渍,渔业设施维修、维护等工作是抗洪防灾的当务之急。

三、备足防汛物资,做好应急准备

天气变化难以预料,鱼池出现险情,养殖户往往很难估测。为确保鱼池万无一失,养殖户应在汛期来临之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备足必要的防汛物资是关键之一。因此,在雨汛期来临之时,养殖户都应准备好必要的排、灌、增氧机械、水泵等,电器设备还应事先调试,及时修理更换,确保使用时完好无损。此外,备足一些拦网、竹竿等物资,以便出现险情时拦截之用。池边取土困难的地方,应事先选好取土位置,最好是准备好足量的预备土,在池埂坍塌时使用。确保险情发生时便于应对。

四、优先保证鱼种安全、做好防洪防逃工作

充分利用池塘现有水体、水源在不能保证全部成鱼、鱼种存活的情况下,及时捕捞已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减轻塘、库载鱼负荷。大旱后往往会出现大涝,应提前夯实加固塘埂、安好防逃栓栏,防止旱后暴雨洪涝造成局部塘埂倒塌、漫水,避免人伤、鱼逃发生,提前做好亲鱼、鱼种和名特优鱼的转移、保护工作,避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五、防治鱼病发生

高温季节,首先要控制好养殖水质,防止水质恶化或发生病害,尤其是饲料的投喂,一定要根据气候、水质情况控制好投饲量,以防严重缺氧甚至泛塘。其次,内塘养殖要加深水位,鱼类养殖池保持在1.5米以上,既可降温消暑又可防干旱缺水。水体透明度则根据养殖品种分别控制在30~50厘米,以注排水或撒施生石灰进行调控。同时,由于高温季节水体容易缺氧,要备好增氧剂,防止泛池死鱼。第三,依靠专家,随时咨询相关技术难题和困惑。第四,掌握温度等天气变化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和鱼病预测信息。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六、加强信息沟通,指导渔民排涝、抗旱两手抓

据气象部门预测,汛期重庆区域内旱涝交替,总体上旱重于涝。今年伏旱期可能偏早,预计从7月中旬开始,各地将陆续进入少雨期。渔业部门要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及时会商,提前把不良气候的预警信息传递到养殖户,坚持做到蓄水抗旱与防汛工作两不误,力争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七、汛期水质调节、调控技术

1.合理和节约用水,保障重点水面用水。科学调度渔业用水,协调解决各行业用水矛盾。对于兼有灌溉功能的池塘和小型水库,要积极协调好渔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制定科学的用水调度方案,必要时确定最低水位线,避免多重损失;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过塘水”,即先让水过塘、再灌溉农田的办法,适当减少换水频率,提高水的利用率。对水源条件较好的养殖地段,做好池塘蓄水工作,保持较大的水容量。修复、添置提灌设施,确保必要供水顺畅。科学调配、充分利用有效的水资源。搞好池塘、养鱼稻田的渗漏检查和维修工作,发现渗漏情况及时进行修闸堵漏,减少水的浪费。

2.加强养殖用水调剂,保障生产正常开展。干旱会导致池塘水体蒸发,造成养殖密度增大,水质恶化,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要保障养殖用水,可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有效办法,最大限度调度渔业生产用水,满足养殖需要。

3.要优先保证亲鱼和鱼种池塘的用水。旱情严重的地方,应采取并塘或转移的方法,保存亲鱼和鱼种。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运输时,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有条件的地方还需要采取临时性提水,组织排灌机械加注新水,缓解供水矛盾。加深池塘水位,以改善水质、降低水温与水体载鱼量。如不能加水,则协调养殖户之间的关系,对即将干枯的池塘,将苗种集中转移到水源较好的池塘暂养,待旱情解除后再放回原塘饲养。

4.充分利用有限水资源,加强水质调控。高温季节易出现水温分层、水质恶化现象,故要将水位控制在1.2~1.5米,既有合适的水温,又可稳定水质。干旱时期,旱灾未解除前,应减少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养殖水体环境良好,减少施肥量,保持良好的水质。干旱期要清除池内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起,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切忌在池塘内堆积绿肥和施用人畜粪尿、各种饼肥等高效有机肥。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池水的蒸发加快,此时应保证池水溶氧充足,及时开启增氧机。遇阵雨或闷热天气,应适当延长开机增氧时间,防止发生泛塘。采用生石灰调节和改善水质,可每隔10~15天,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15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采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水质。条件好的地方,可施用EM菌、活水宝、光合细菌、底改净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及底质。

采用生物方法净化水质和降低水温。外来水源有限的池塘,在保证基本养殖水位的前提下,可利用池塘面积的10%左右的水面设置浮床,种植空心菜等浮性植物,以净化水质和降低池水温度。

备好增氧粉等急救物资,可以在发生严重缺氧浮头、意外停电等情况下使用。

加强夜间的巡塘观察,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雷阵雨强降温、强对流可能对养殖鱼类引起泛池,要做好充分准备。

八、灾后补救措施

1.及早搞好渔业生产自救。受灾地区要注重做好保苗保种工作,特别是要保留足量的亲本鱼种;对因漫水造成成鱼逃逸的养殖水域,要及时补放大规格鱼种;对连片淹没池塘串池的养殖区域,要指导、协助当地渔业合作组织做好渔民的协调衔接工作,及时组织调剂质优量足的渔需物资。受灾严重地区要及时开展秋季繁殖工作,补充鱼种不足,为明年渔业生产做好准备;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养殖途径和模式,弥补灾害造成的损失。

2.及时整治渔业生产环境。重点是认真做好受灾养殖水体的清整、消毒工作。清除池塘内大量淤泥和其他杂物,确保池塘养殖容量和池底平整,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及时捞出塘库、库区的杂物及死亡动、植物,避免造成水质恶化,而再次引发鱼类大量死亡。严格养殖水体消毒,池塘每亩用75千克生石灰干法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切实采取严格的措施,对养殖水域附近及水中漂浮的死畜、死禽、死鱼等,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打捞和清理,避免污染水源。死畜、死禽、死鱼应深埋地下,坑深在2米以上,尸体入坑后,撒上石灰或消毒药水,覆盖厚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焚烧,确保不污染环境。

3.加强渔业生产的恢复性管理。及时补放鱼种 ,对存留的鱼种进行转、并塘;在摸清现有鱼种存量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苗种调运和调剂,及时补放大规格鱼种。放养品种可根据鱼种来源及放养需要而定。放养密度以适度稀放为原则,使养殖鱼类年底能达到商品上市规格,一般每亩放1200~1500尾左右,放养规格50~250克 /尾。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无畸形,游动活泼,不易捕捉。放养模式可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80∶20养殖模式和混养模式。80∶20养殖模式,若以主养鲫鱼为主的,每亩放75~100克/尾的中科3号等鲫鱼1200~1500尾,150~200克/尾的白鲢、花鲢100~150尾;若以主养叉尾鮰为主的,每亩放200~250克/尾的叉尾鮰500~800尾,200~250克/尾的白鲢、花鲢100~150尾;池塘混养模式,每亩放50~75克/尾的优质鲫鱼(如湘云鲫、异育银鲫、彭泽鲫)300尾,200~300克/尾的草鱼400尾,150~200克/尾的白鲢200尾、花鲢80尾。

科学投喂饲料。补放苗种后,应根据气候、水温、养殖密度和鱼体健康状况,选择物理性能好、优质、新鲜的饲料,进行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科学投喂,并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以增强鱼体抗病力。

强化水质管理 每半月加新水一次,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0~40厘米、水色呈黄褐或黄绿色为宜。适时开启增氧机,有条件的地方,每天中午1~2点及凌晨2~6点各开增氧机一次,每次2~3小时,增加水体溶氧。每10~15天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或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全池遍洒,降解水中悬浮物,降低氨、氮含量,调节改良水质。

400020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高级水产工程师 蒋明健

电话:1862300325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