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8月26日讯 记者 谈华伟 刘辉
12分56秒!随着观众的欢呼声,巴西等国组合新世界队获得冠军;
4秒之后,掌声四起,新西兰队定格在赛场,获得亚军;
14分02秒,俄罗斯红狐探险队同样收获喝彩,获得季军。
8月25日,一个平常而炎热的日子,重庆武隆却沸腾了!
就在这一天,武隆聚集了上千人,迎来了“白马山杯”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暨中国山地户外运动系列赛。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志坚来了,户外运动部主任薛云先生来了,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王定国来了,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来了,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来了……
武隆区长卢红热情洋溢地主持开幕式。
卢红说:“本届赛事旨在以国际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为载体,促进体育、文旅、健康运动融合发展,打造多彩的户外运动时尚文化。”
这句话的背后,蕴藏的是一种发展理念,更是一场特别营销。
一场赛事的演变:从普通到“一面旗帜”
据记者了解,中国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源于2003年,武隆县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经过磋商,共同发起 “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并由武隆承办。
经过连续三届挑战赛,让人吃惊的是,一项普通的比赛,经过武隆的精心运作,居然吸引了国内外多达15支户外运动队参赛。
经国家体育总局认可,该赛事于2006年升格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
据记者了解,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其竞技水平和在户外运动的影响力逐年提高。开赛以来,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支运动队伍先后参赛,涵盖了目前世界户外运动队前10强和国内户外运动队前10强,真正代表了国际户外运动比赛的顶级水平,已成为国际山地户外运动第一赛事。
更为难得的是,此项赛事,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中国户外运动的鲜艳旗帜”。
一个理念的植入:从热闹赛事到赋予人文内涵
2019年,迎来第十六届赛事。
这届赛事,细心的人不经意发现和往年有诸多不同。
首先是赛事的名称前,加了“白马杯”。
而就在一周前,武隆经过三年打造的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刚刚开园。
以赛事为窗口营销武隆,正是武隆的终极目的。8月25日的开幕式上,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说了这样一段话:武隆连续成功举办了15届赛事活动,将其发展成为了国际户外体育运动A级赛事,亚洲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山地户外运动赛事之一,成为了武隆向全球范围推广的高水平赛事品牌和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一张响亮“名片”。
然后看看比赛的内容,人们会发现,赛事与旅游、人文、时尚等结合得非常紧密。
据了解,2019年5月7日至14日,中国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户外运动部组织技术人员到武隆区就比赛线路进行了实地勘测和设计。赛道设计围绕武隆独具特色山水风景,以“山”为主线,以山带水,赛程贯穿融入武隆景区。比赛项目设置充分考虑竞技性、挑战性和观赏性相结合,时尚与文化相结合,赛事同期开展群众项目,实现专业赛事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比赛共4天,全程约200公里。8月25日举行揭幕赛,线路总长约1.8公里,包括越野跑、桥降、拉纤、皮划艇、爬绳梯等项目。8月26日—28日为正式比赛,线路总长约198公里,包括越野跑、桥降、皮划艇、爬绳梯、4人5足跑、背高架、山地车、游泳、探洞等比赛项目。
以8月25日举行的揭幕赛为例,武隆把单纯的马拉松比赛变成了与武隆景点结合、文化结合、时尚与观赏相结合的运动项目。
揭幕赛设置了人行天桥速降至乌江、天生三桥顶峰至玻璃眺台空中溜索、越野跑穿越仙女山最美丽公路、“拉纤”等特色项目。比赛中的“拉纤”,结合了重庆市三峡、乌江一带的民俗人文历史,又与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武隆》相呼应,可谓匠心独具。
黄宗华说,本届赛事与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景观完美结合,让专业赛事与群众广泛参与有机结合,使各位参赛队员在接受毅力、耐力和勇气考验的同时,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在“自然的遗产、世界的武隆”尽情享受比赛、释放自我、收获成功。
把发展理念和精妙营销融入其中,成为武隆成功举办精彩赛事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