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麟凤村:闲不住的党员带来产业兴

2019-08-09 09:39:28

本报记者 王长水

“老周、老杨,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我们一起到李子园去看看,顺便除草。”7月10日,连续几天阴雨天气后,天空开始放晴,家住忠州街道麟凤村二组的老党员樊荣堂又闲不住了,邀约同村党员周善鹏、杨定海,到村里的李子园基地“做工”。

今年60岁的樊荣堂是麟凤村一名老党员,生于斯,长于斯,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而周善鹏、杨定海年龄都超过了70岁,本该安度晚年,可他们却闲不下来。

在麟凤村,像他们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因为他们闲不住,村里的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百姓越来越富裕。

2017年,麟凤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忠县百家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300亩李子园。村委会看到机遇,以村集体的名义整合300亩土地,发展李子产业。

“村集体的产业,大家都很关心。”麟凤村党支部书记杨义文介绍,为方便交流、探讨,该村组建党建微信群,将全村55名党员全部拉进来。在微信群里,除了对党员的常规教育以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公布村里产业发展情况等。久而久之,这个微信群成了党员们商讨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

2017年底,该村党员大多数投入到李子园管护中,有除草的、有修枝的、有巡逻的……

李子园的李子将在明年迎来丰收。除了平常管护以外,不少党员开始积极找销路。

按照明年投产进行产值估算,村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分红,200多户村民将收入4000至5000元,其余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党员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利益分配。

“我经常看到微信群里面的信息,现在家乡变化大,我也想回来为家乡发展出一点力。”麟凤村流动党员马万平长期在贵州包工程,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当归等中药材种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中药材种植要领。

2017年,马万平回到家乡,流转200亩土地发展中药材产业。

回乡创业,马万平得到了村里党员的帮助。

整理土地边沟、清理杂草……在基地里,经常看到党员们的身影。

“明年3月,200亩中药材种苗将全部入地,9月就将迎来丰收。”马万平估算,平均亩产值6000元,净收益超过4000元,能为5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每人每月务工收入接近2000元。

马万平也是个闲不住的人,一旦稍有空闲,就会将村民们组织起来,教他们中药材种植技术。

目前,马万平已为10多户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其中10户村民整合50多亩土地,将于明年3月种下第一批中药材种苗。

“我规划了3亩中药材种植面积,也掌握了种植技术,相信明年的收入很可观。”贫困户唐胜彬在马万平的指导下,已经着手种植前期工作,据估算,明年他将有1万多元的收入。

杨义文表示,按照村里产业发展规划,村里还将陆续引进笋竹等产业,在服务上、管理上切实发挥党建引领、党员示范作用,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和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