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拐枣特性及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2019-08-02 10:29:51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拐枣学名枳椇,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树高可达30米,别名鸡爪树、鸡爪果、万字果、梨爪子等,我国大部分省区均有零星分布,产地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川。拐枣生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开旷地、山坡林缘或疏林中,庭院宅旁常有栽培。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缅甸北部等地也有分布。

一、特征特性

拐枣树属高大乔木,高10~25米;小枝褐色或黑紫色,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有明显白色的皮孔。叶互生,厚纸质至革质,宽卵形、椭圆状卵形或心形,长8~17厘米,宽6~12厘米,顶端长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常具整齐浅而钝的细锯齿;上部或近顶端的叶有不明显的齿,稀近全缘,上面无毛,下面沿脉或脉腋常被短柔毛或无毛;叶柄长2~5厘米,无毛。二歧式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被棕色短柔毛;花两性,直径5~6.5毫米;萼片具网状脉或纵条纹,无毛,长1.9~2.2毫米,宽1.3~2毫米;花瓣椭圆状匙形,长2~2.2毫米,宽1.6~2毫米,具短爪;花盘被柔毛;花柱半裂,稀浅裂或深裂,长1.7~2.1毫米,无毛。浆果状核果近球状,直径5~6.5毫米,无毛,成熟时黄褐色或棕褐色;果序轴明显膨大;种子暗褐色或黑紫色,直径 3.2~4.5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拐枣木材纹理粗而美观,收缩率小、不易反翘,材质坚硬,适合作家俱及装饰用材。树皮、叶、根、果实、种子均可药用。树皮主治腓肠肌痉挛,小儿积食等;叶是止渴解燥的佳品;果实、种子为清凉利尿药,还可以解酒毒等。拐枣树生长快,叶大而圆,叶色浓绿,树形优美,病虫害少,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尤宜列入观光果园布局;加之拐枣树适应性广,种植容易,管理方便,是大有发展前景的树种。

拐枣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但不耐空气过于干燥,喜阳光充足、潮湿环境,生长适温20~30℃,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碱性地均能生长,适应性较强。

二、拐枣种植栽培管理技术

拐枣树可种子繁殖,也可压条或扦插繁殖。

1.拐枣育苗技术要点。①晒种。将种子摊晾在簸箕中,在太阳下暴晒2小时左右,同时剔除畸形种子。

②温水浸泡。20~25℃水温下浸泡2天,换水2次,同时手搓种子。

③湿沙催芽。在温度20~25℃、湿度85%下一层沙一层种子,催芽至胚根凸起即可。

④播种。点播或条播,1.5米开厢,30厘米行距,深2~3厘米,浇足底水(清粪水也可)后,播种覆土盖膜。

⑤寄栽。苗长出 3~5片真叶时匀、间苗,移栽到新苗床。

⑥管理。苗期要经常除草、浇水、施肥、促进生长。

2.移栽。①选地整地。拐枣适应性较强,喜生于向阳、湿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环境,pH值为中性。种植前选好宜林场所后,先挖好深、宽各 1米的坑,坡地可挖成鱼鳞坑,防止水土流失。坑内施入枯枝落叶,以供栽树之用。

②移栽。10~12月或异翌年3月,从苗床取40厘米以上拐枣移栽。按行株距400厘米×500厘米挖穴栽植,每穴栽1株。移栽时填土压实,浇足定根水或清粪水。

3.栽后管理。拐枣幼苗生长缓慢,要加强幼树的管理。一般 5~6年才开始挂果。每年春、夏杂草生长时要松土除草,干旱时及时浇水。春季 3月、夏季 6月、冬季 11月施三次肥料,每次按株施腐熟有机肥5~10千克,促进生长。冬季剪去阴枝、弱枝。用现代矮化拉枝技术,可以提前到 3~4年挂果。栽后第二年,小树长到 1~1.5米时,把主干拉弯,让其分生二级枝条;再用同法拉技,在第三级和四级枝条上即可开花结果,并且树枝向四面展开,达到早结果、多结果,提高经济收入的目的。

4.病虫防治。拐枣的生活力比较强,抗病性能好,树苗期常见有叶枯病和蚜虫。对于叶枯病,在发病前和发病初用1∶1∶400的波尔多液防治。蚜虫危害嫩梢和嫩芽时,用 40%乐果2000倍水溶液喷洒,即可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

5.收获加工和出售。果实未成熟时,果梗含有较多单宁酸,味涩酸难食。在冬季 11月霜降后,经过几次霜冻,果梗变为红褐时采摘。剪下果枝,储于阴凉处,后熟7~10天,即可鲜品出售;也可阴干榨汁销售。还可以精加工,把果实剪下,去掉有斑点的果梗,扎成小把或单枝销售,供宾馆或酒吧客人食用。另外亦可以批量收购酿酒。

635000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敬勇 赵思毅 李松

电话:15298120417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