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当归新品种——岷归2号丰产栽培技术

2019-08-02 10:28:38  来源:农家科技杂志

当归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破瘀生新的功效,主治血亏虚劳、月经不调、肠燥便难等妇科病症。当归为中药材市场上常规大宗药材,多年来产品畅销,长期大量出口。甘肃为全国当归主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达数万亩。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甘肃十分重视品种的改良工作,近年来经系统选育,培育出了丰产性、适应性表现优良的岷归2号,极大地提升了产能,促进了当归生产的快速发展。

岷归2号为多年生伞形科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成药期株高0.3~0.4米,叶片和叶柄均为绿色,栽后第二年进入开花结实期,株高可达高l~1.2米,茎秆直立绿色。叶为三出式二至三回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顶生复伞形花序,小花白色。果实为椭圆形双悬果,种子淡黄白色,长卵形,种果千粒重1.9克,成熟后两瓣开裂。花期6~7月,果期8~9月。根肉质,圆锥形,根长0.4米左右,平均鲜根重78.5克左右。平均亩产鲜根808.2千克左右,质量指标明显优于2005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特级和一级品出成率分别达23%和30%左右。

岷归2号宜在多雨高寒地区栽培,平川地种植时,抽苔多,产量低,效益差。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半阳生荒地上种植,幼苗生长健壮;在背风向阳、灌溉便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栽植,植株长势良好,有利高产,忌连作。甘肃主要在海拔2000~2600米、年降雨量600毫米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种植推广。各地种植时可参考选择种植区域,以利丰产优质。

丰产栽培要点

1.育苗。当归育苗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地块,在播前对土壤进行耕翻,保持翻深在30厘米左右。结合耕翻,亩施入优质农家肥2000千克左右作底肥,然后起宽100厘米左右的垄,保持垄间距20厘米左右。5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每亩用种4~6千克,将种子均匀撒播苗床后,用树枝轻轻拍打,然后用细土撒盖苗床,保持播深2厘米左右,然后覆盖一层3厘米左右的麦草,进行保墒,以利出苗。

播种后一般15~20天即可出苗,在苗高3厘米左右时松盖草一次,待苗长出盖草后,轻轻揭去盖草。揭草时要掌握苗情,注意适期揭草,苗太小时揭草,会导致苗子被晒死,苗太大时揭草易受损伤。

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出现草荒,影响秧苗生长。

在寒露过后起苗,用小铲将苗带土挖起后抖掉泥土,除去叶子,捆成10厘米左右的小把,将挖出的苗子在阴凉处放置2~3天,然后选择干燥阴凉处挖窖贮藏,或用筐子贮藏。贮藏时,注意一层黄土隔一层苗子,防止烂苗。

2.栽植。选择疏松肥沃的土壤作栽培地,由于当归根系发达,一般可达35~45厘米,因而在栽前要对土壤进行深耕,深翻深度应在40厘米以上。在4月上旬开始移栽,栽时挖深18~22厘米、直径12~15厘米的坑,放入苗子,覆土。一般每亩用苗10~15千克,可保出苗6000~7000窝,产干药125千克。

3.栽后管理。在返青后苗高4~8厘米时开始锄草,锄草时注意浅锄,防止损伤幼苗,在苗高12~15厘米时锄二遍草,结合锄草培土,全生长期根据降雨及杂草生长情况,除草5~6次,减少杂草对当归生长的影响,以利提高产量。

当归生长过程中易起苔,起苔后,肉质根木质化会失去药效,生产中应注意拔除起苔,以保证成药质量。

在苗高12~15厘米的三叶期进行追肥,亩施油渣150千克左右,以促进块根膨大;以后结合除草,再进行追肥2~3次,每次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左右,保证药苗健壮生长,提高产量。

当归生产中易患根腐病、白粉病及受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虫害危害,生产中要注意防治,以促进产量提高。

栽植时要严格选择种植地,防止在低洼易积水的地方种植,播种前用20%福尔马林浸种15~30分钟,可很好地减轻根腐病的发生;白粉病发生后,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田间喷施波美0.3度石硫合剂控制危害;有地下虫害为害时,可用毒死蜱药液灌根,减轻危害。

4.收获加工。霜降过后采收,挖时尽量保持完整,挖后置于通风干燥处阴干,然后3~5株捆成小把。加工时,在通风棚内架1.3~1.7米高的木架,将当归堆放于上面,要求平放一层,立放一层;放4~5层后,用豆秆等湿柴生火烟熏,至皮赤红色或金黄色后,再用煤为熏烤,火既不能大,也不能熄灭,不然易霉烂。

5.炮制贮藏。收获晒干的当归捡去杂质,洗净泡发至中心发软后切片,晒干。

酒当归:取当归片,用黄酒喷淋均匀,稍闷(当归片放在一起,让酒渗入),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略有火色,取出放凉即可。当归含油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变霉坏,而且极易受虫蛀,须装入麻袋或筐中,在干燥处贮藏。当归以身干、皮黄褐色,肉黄白色,具油润,主根长,无须根,无杂质,无霉变虫蛀,气味浓厚者为上品。

743400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 王田利

电话:13993348628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