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村里有了“蚕桑土专家”——武隆区乌杨村党员彭顺禄带领村民发展蚕桑脱贫记事

2019-08-01 09:27:1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8月1日讯 记者 袁华

清瘦的面容、黝黑的皮肤、176厘米的身高、做事风风火火,时常骑着一辆两轮摩托车在全村的田边地头,指导村民蚕桑生产技术——这位在武隆区农村颇负盛名的“蚕桑土专家”,就是现年53岁的平桥镇乌杨村共产党员彭顺禄。

磨砺奋进 发展蚕桑摘穷帽

1966年8月,彭顺禄出生在乌杨村红岩子山脚下的长五间村民小组。

他少时家贫,刚读完初中就承担了家庭重担。成年后,他养过猪、喂过牛,因受到当时的养殖技术局限及市场行情影响,均未获得成功。

如何才能学习一门靠谱的农村实用技术、发家致富呢?彭顺禄苦苦地思索着。

从小到大,彭顺禄就看见父母亲一年到头在忙着栽桑养蚕。2010年初,致富无门的他灵机一动,何不靠自己熟悉的栽桑养蚕技术来改变困境呢?

思路决定出路,说干就干。他开始养蚕。

刚开始养蚕时,彭顺禄仅有5亩桑园,设施设备陈旧。但他勤劳实干,通过几年努力,加上武隆宏美达丝绸公司提供的资金、技术扶持,目前已拓展成片桑园40亩 ,流转其他农户闲置土地80亩,通过不断改造土质,桑园实现了标准化管理。120亩的成片良桑,为规模化养蚕打好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虽然在养蚕实践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 ,但彭顺禄仍不满足。他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蚕桑项目的科技含量,熟练掌握了“饱食就眠、早止桑、迟饷食技术”的养蚕技术要领。

2016年,在重庆市蚕桑技术推站帮助下,彭顺禄蚕种产量达到了每公斤620粒,每张单产40公斤的好成绩。

2018年11月底,彭顺禄共养殖的63.6张蚕种(每张10克),已经投产的40亩桑园产鲜茧4229.4公斤 ,当年售茧实现了现金增收156487.80元;在养蚕间隙,他还经营了一个榨菜籽油的小型作坊、种植8亩榨菜头和4亩生姜,加上被聘为武隆宏美达丝绸公司平桥站负责人的工资收入,彭顺禄去年各类收入总计超25万元。

目前,他已被评选为武隆区蚕桑状元和首个家庭小农场型的养蚕人,成为全区名副其实的“蚕桑土专家”。

反哺乡邻 蚕宝宝变金娃娃

俗话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彭顺禄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和蚕桑大户,必须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贫困户解决在养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自己的栽桑养蚕技术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在巩固脱贫户的增收路上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

“彭技术员,来看一下我的小蚕啦,看上去病怏怏的,咋不吃桑叶了呢?”日前,乌杨村李家院小组73岁的老党员刘仁荣给彭顺禄打电话,告知他小蚕管理中发生的一个病情需要防治的问题。

“要得,我马上就来看看。”放下手机,彭顺禄立即骑上自己的座驾——一辆两轮嘉陵牌摩托车,朝900米外的刘仁荣家驶去。

“这是因空气流通不畅、防疫措施不到位导致的病情。幸好发现得早,不要紧,我马上处理。”接连忙碌了57分钟,彭顺禄处理好了这个技术问题。

“我们老俩口都是70多岁的人的,劳动力弱,遇到养蚕这样的技术难题,就全靠彭技术员老帮助解决了。”刘仁荣的老伴陈永亮说,“正是因为有了彭顺禄的帮助,蚕桑才成为了我家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依靠他的帮助,家里去年春季养的一张蚕(10克蚕种)就卖了2800元。通过‘错季养蚕’的方式,家里投产的3亩桑园全年能实现增收19000元。”

长五间村民小组55岁的农妇黎孝芬,在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后,一边照料孙儿上学,一边种了5亩桑园。在彭顺禄的技术指导下,她2017年5季7批次养蚕16张,卖了23900元,“去年春季就卖了12000元,全年卖蚕子6季10批次20张茧子,年收入超过4万元。”

像刘仁荣、黎孝芬这种受益于彭顺禄而富裕起来的贫困村民,在乌杨村还有很多。据统计,乌杨村52户村民种植的800多亩桑园,年产值超620万元,户均增收超10万元。

执着追梦 造就蚕桑示范村

据了解,武隆区去年共养蚕12000张,产茧48万公斤,其中平桥镇全年就养蚕4300张左右,占全区养蚕量的1/3以上。

作为武隆宏美达丝绸公司在平桥镇的负责人,彭顺禄有个梦想——通过与乡亲们的共同努力,力争通过3至5年,让乌杨村的桑园面积再增加200亩,“累计达到1000亩,全村桑园都投产后能实现年产值800至1000万元。”

在彭顺禄的协调下,武隆宏美达丝绸公司为做大做强平桥镇的蚕桑产业,拿出部分资金购买切桑机和消毒药品,免费提供给乌杨村及平桥镇的蚕茧共育户使用,同时出台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年年补贴桑苗、方格蔟、大棚、省力化蚕台等设施设备,扶持大蚕户产业化发展蚕桑生产。

“我们村在党员致富能人彭顺禄的带动下,村里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惠民政策,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重点抓手,除了卖茧子帮助村民增收外,还要延伸桑园的产业链条。”乌杨村委会主任刘长久说,“我们村蚕桑产业正在规模化发展,目标就是全力打造全区的蚕桑产业示范村。”

据了解,乌杨村采纳了彭顺禄的建议,逐步实施延伸桑园的产业链条规划:把剪裁后的废桑枝粉碎,作为生产食用菌的菌包原料;在桑林间养殖土鸡的同时,还可售卖桑叶土鸡蛋;还可发展桑叶茶、桑叶面条等。

“实行多种经营可增加桑园的附加值,一份土地实现多份收益,让土地生金后的黄土地能刨除一个金娃娃!”彭顺禄自信满满地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