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广西财经学院

“本”立道生 阔步迈向高水平财经大学

2019-07-31 15:50:09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谭冰亮 谭竹君 卜玉辉

学校与复旦大学签订对口支援协议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作为广西仅有的独立设置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广西财经学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财经特色为发展本源,以应用能力为人才本质,以服务社会为办学本旨,努力打造“高水平财经大学”。其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智库服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办学逻辑与实践,极具示范意义,值得分享与借鉴。

财经为本 学科建设显特色

广西财经学院成立于2004年,由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凸显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奋斗目标。


谈及“特色发展”,校长夏飞教授强调指出:“我们所追求的,是以‘财经’为本源和优质发展特征,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全面发展。”

在此理念推动下,学校发展呈现出“一盘棋”的整体推进态势,先后成为广西首所“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外交部门和教育部门授牌的“中国—东盟金融与财税人才培训中心”,广西特色高校立项建设单位。

“十三五”期间,面对“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广西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广西财经学院以强烈的“四个意识”承担教育使命,开启新一轮内涵建设,全力培养大批熟悉国情、区情和社情,掌握专门知识,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财经人才。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战略引领,通过整合集成、发展巩固、带动提升,构建了经济与贸易、金融、财政、工商管理、会计、管理科学与工程、文化与艺术、农林经济管理、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等9大专业群,并形成了优势、特色、急需分层发展的专业布局。

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使得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内在逻辑更加清晰,教育资源更加凝聚,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学校现设有13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52个本科专业及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国家级别特色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群)25个。

教学资源上,学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国家级别、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视频公开课、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共计57个;获国家级别教改项目3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200余项。

人才资源建设上,学校外引内培建设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49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36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领军人物及众多自治区教学名师、团队。

此外,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化财经人才,初步形成以国际教育学院为主,会计学院等其他二级学院全面参与的局面。经过10多年的发展,学校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中外校际交流项目5个,设有ACCA全球考试考点1个,着力培养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商务管理的人才,较好地满足了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化人才需求。

能力为本 人才培养重质效

2016年,广西财经学院获得教育部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立项。2017年,成为教育部门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在校长夏飞教授看来:“这是一次教育范式的转变,需要高校从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全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重新设计。”

方案制定上,学校以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总目标,聘请行业专家进行论证,优化方案。

课程建设上,学校系统构建了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并重的“双体系、双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并以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载体,推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各专业根据专业定位与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和多元学习模式,强化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

人才培养上,学校积极进行多元化探索,构筑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体,“产教深度融合”和“多元协同育人”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航天信息创新学院”,在十余年合作育人基础上,创新打造出一条育人、科研、服务有机融合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高端科研成果;共建的“航天信息财税信息化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获批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合作研发的企业财务管理软件(越南版),已在当地推广应用。

学校与和君集团合作共建了“广财—和君商学院”,以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为试点,实施整体转型;采用“双师联动教学”和“双导师”指导制,锤炼教师素质;通过素质拓展、文化研修等方式植入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学风;借助企业优质资源,成功举办“海上丝绸之路企业发展论坛”等大型活动,有力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校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潜力,构建了思想引领、科技活动、校园文化、创新创业、社团锻炼、实践服务、心理健康“七位一体”育人体系,团建成果突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创新创业竞赛等3万余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50余项。

学校还特别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创新推出“新财子”学院“商学+书院”模式,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与实施并轨,近5年来共立项国家级别、自治区级、校级项目约1200个;积极推进TSE(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公司制,对项目进行孵化。连续3年被评为“广西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

服务为本 智库建设添活力

高校智库是大学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新型组织机构,同时也是引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活力之源。

广西财经学院依托学校重点学科和各科研平台,组建了三大智库平台。其中,与广西财政部门联合共建的“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专门从事中国—东盟财经发展与改革研究,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并于2017年成功获批教育部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与广西国际事务博览部门等单位协同共建的“海陆经济一体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获广西高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主要开展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中国—东盟海陆经济一体化等重大战略问题研究;与复旦大学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入选自治区政府部门重点建设新型特色智库,两校牵头发起了一年一度的“澜沧江—湄公河之约”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被教育部门纳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度活动之一。

三大智库的建成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200多项,其中国家级别7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省部级32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6项。学校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上报中央、自治区咨政报告20多篇,获领导批示10多篇。

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实践,将智库建设与学校事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之间有机结合起来,用智库建设成果反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融入教材与课程中,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撰写毕业论文、参与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科研促进教学取得较好成绩,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显著提升。智库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000余人次;深入基层开展各类专业调研活动6000余人次,提交各类调研报告3000余篇,获国家级别铜奖1项,自治区级一、二、三等奖20余项。

学校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等相关资源全面向本科生开放,全面参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其中,“海陆经济一体化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探索性开设协同育人试验班,实行“导师+学生”的培养模式,首届毕业生30人中有11人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苏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启动并强化了东盟财经数据库和东盟国家语言经济学数据库建设,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本立,则道生。

面向未来,广西财经学院党委书记韦春北教授态度鲜明地表示:“我们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力求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新跨越,力争在广西新一轮腾飞中做出新贡献。”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