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助力雪域教育驶上“快车道”

——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情况综述
2019-07-29 14:44: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欧媚
一个是湘江边的百年名校——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一个是雅鲁藏布江旁、西藏山南市最年轻的高中——第三高级中学,两所相距几千公里的学校,因为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而有了血脉联系。

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每年选派基础教育阶段若干名教师进藏支教,并组织西藏教师到内地培训。2015年12月,教育部会同多个部门联合印发《“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开始实施“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每10—50名教师组成一个团队,集中对口支援一所中小学,开启了教育援藏新篇章。

3年多来,17个对口支援省市的20个援藏团队帮助受援学校切实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助推西藏教育走上“快车道”。

打造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补上西藏基础教育短板,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是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6年夏天,45名湖南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来到山南市第三高级中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尚在建设中的全新学校,学校教育教学设施极为缺乏,学生大多来自农牧区。援藏教师团队在教学上确立了“低起点、降难度、重双基、强训练、抓反复、反复抓”的基本策略与指导思想,侧重抓课堂教学实际效果,强化汉语学习,激发理科兴趣。2018年山南三高高考录取率一次性提高26个百分点,体育、美术、音乐、舞蹈专业上线人数占上线总人数三分之一,学校突出小专业教学、强化素质教育的办学特色逐渐彰显。

在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学校制定了“把党支部建在教研组、把党小组建在备课组”、实施“党员先锋岗、支部风景线”等党建特色项目来激发全体党员的带头作用。上海援藏教师郑东刚借助自主自动阅卷系统,只需5分钟就能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当地教师也纷纷主动将新技术引入课堂,现在全校的数学、英语、物理等科目的教学和考试都用上了这套智能教学辅助系统。同时,学校还建设了“智慧校园”云平台,学校可以第一时间借助上海市共康中学、各区县重点学校的名师名课程资源,实现经常性师生培训辅导。

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江苏援藏教师团队重点提高教师团队协作水平,打造团队教学示范、课改领航、科研引领三项“领军工程”。深化学校课改,引入江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学案导学”的本土化、校本化改造。

在拉萨阿里高级中学,河北援藏教师团队立足课堂,开展教学技能大练兵,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援藏教师团队逐步配齐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实验设备和师资,使学校的实验教学步入正规化常态化。

3年多来,“组团式”援藏教师和受援学校紧盯薄弱环节,强化理科和实验教学,带动西藏全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全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科平均合格率由2017年的35%提高到2018年的96%。

留下带不走的支教队

教育质量提高关键在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西藏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要着重解决的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从“输血供氧”转变为“造血制氧”,为西藏当地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天津援藏干部和教师以推进教研教改为着力点,成立昌都二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援藏团队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从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学科教研等方面对当地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帮扶,共与当地82名教师建立了师徒关系。福建3年来有多名教师申请延期在藏支教,有两名教师正式调入昌都工作,还有多名教师正在申请,体现了援藏教师对西藏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情怀。

在拉萨,北京援藏教师普遍承担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等岗位角色,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教研、带徒弟、带队伍上。针对西藏教师教研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北京援藏团队在拉萨设立高中学科基地校,建立援藏教师兼职教研员机制,帮助拉萨市建立起一整套规范的教学教研制度。

在林芝,广东还将林芝市部分师资培训纳入广东省“强师工程”培训项目,近年来,通过“请进来,送出去”,长短结合培养培训,共培训教师超过3000人次。通过系列培训活动,林芝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援藏教师参与和助推林芝市参加“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连续4年蝉联教育部部级优课和自治区省级优课全自治区第一名。

除定点帮扶外,援藏团队还深入县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河北、陕西实行学科教师“双组长制度”,奔赴阿里四县送教下乡,助推阿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直属高校附属学校选派优秀援藏教师,积极参加“百名专家下基层服务”等活动,深入拉萨县区和阿里、林芝、昌都等地学校听课、评课、上各类示范课。3年多来,先后有3批共计1100多名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赴内地跟岗研修。

助推受援学校内涵式发展

在日喀则市第三高级中学校园里,有一片“融林”,有28棵桃树、28棵杏树,寓意桃李满天下和56个民族大融合。还有一片“求是林”,44棵杨柳树寓意学校对党忠诚、实事求是。这是吉林省援藏教师团队为改善学校办学环境在支教期间种下的。

3年多来,受援学校借鉴内地先进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内涵式发展稳步前行。

浙江组织5名援藏教师管理团队提前入藏,深入调查研究对口支援的拉萨那曲高级中学,围绕教师科研能力、教师业务能力、青年教师研修、援藏教师管理等方面,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德育、教学、科研等28项管理制度,明确“四引领、三帮扶、两融合、一提升”的工作思路。

黑龙江援藏团队针对受援学校位于乡镇接合部、农牧民子女较多、辍学现象突出、学生走读等特点,建立学年管理体制,实行教学、德育、教科研“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和目标,改变教师评价制度,实行年度绩效考核。

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建校时间短,辽宁援藏教师团队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主动协助学校领导制定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实施办法,完善学校保安管理制度等多项学校规章制度,使工作考核有制度遵循,教育管理有规章依据。

安徽援藏团队在受援学校高一年级稳步推进班主任竞选、教师聘任制,在高二年级实施精细化管理,在高三年级实行目标管理,将学校15个管理部门精简为11个,选派年轻教师到中层岗位上锻炼,激发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天津援藏团队将先进管理理念带进昌都二中,建立完善35项制度,制定《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制度手册》,改革考勤制度,规范教学常规、规范考试,完善教师评价、聘任、管理,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促进了受援校内涵式发展。

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抱得更紧

以教育为纽带,援藏教师在工作之余举办业务沙龙和集体活动,开展家访、送教下乡、扶贫结对等活动,在和当地师生、群众的朝夕相处中,援藏教师用心用情做教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效推进,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为促进鲁藏两地中小学深度交往、交流、交融,山东采取“管理拉手、师资拉手、学生拉手、资源拉手”等措施,日喀则一中与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济南回民中学等13所内地学校建立了结对友好学校关系,推动两地中小学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重庆市教科院组织学科教研员到昌都为当地教师开展教科研培训,昌都市每年选派25名骨干教师和50名中小学教师到重庆分别进行为期一年和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和跟岗研修,形成了重庆、昌都两地教育交流互动的良好局面。福建援藏教师团队牵线搭桥,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活动。自2016年以来,福建为昌都三高师生捐赠教学设备、图书、热水器等,帮助改善学校学习和生活条件。

来自陕西宝鸡的鲜永平和兰碧云夫妇在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下,主动请缨,夫妻二人共同赴藏支教,在拉萨践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广东援藏女教师林文婕与藏族本地教师索朗拉巴喜结连理,传为佳话。

湖北省援藏教师与当地藏族教师结对帮扶,援藏教师就新课标落实、教学方式等对当地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当地教师给援藏教师提供生活便利,各民族教师之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了民族团结。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