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黄溪镇聚力“五大振兴”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2019-07-16 14:27:09
本报讯(通讯员邓建飞李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黄溪镇着眼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聚焦聚力“五大振兴”,奋力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产业振兴,夯实根基增收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是基础。黄溪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1333”发展思路,即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建成黔西北中心镇,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产二产三产“三产融合”,举全镇之力抓产业、上项目,调结构、转方式,以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夯实打牢推动黄溪镇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产业根基。全镇桑园面积4400余亩,养蚕4110余张,产茧3200余担,产值650余万元;发展青菜头5000亩,丑柑1000亩,花椒500亩,猕猴桃1000亩,高山核桃1000亩。立足塘河村产业振兴示范点,大力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推广“桑+菜+粮”“果+菜+粮”“桑+鸡+粮”等立体农业模式,科学套种,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该村集循环农业、创新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以丑柑为主题的“主题田园综合体”已初具雏形。

生态振兴,美化环境靓丽家园。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黄溪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积极推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狠抓森林防火工作,落实集体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共计50余名,完成辖区内天然林的管护任务;全力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二是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扎实抓好镇内19条河流的保护工作,构建“镇、村两级河长+河道保洁员”的巡护管理体系,安装河长制公示牌19块,落实河道保洁员21名。三是常态化抓好农村综合坏境卫生整治,利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等时间节点进行宣传,开展环境卫生大型集中整治2次,持续提升群众保洁意识;投入资金3.6万元,完成垃圾中转站改造升级,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实现村社全覆盖;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并获得“市级卫生镇”称号。

文化振兴,提振精神文明乡风。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黄溪镇坚持多措并举,把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精神动力,做到既塑形、又铸魂,既激活文化、又提振精神。一是以“文明户-文明大院-文明村”梯级创建为主线,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全力构建镇村大文明,积极推动了黄溪中学承接的国家级重点课题《利用APP应用程序开展中学美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开题,依托黄溪小学建设的“少年宫”项目获全市一等奖,2018年龙狮舞表演获全区一等奖。二是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成功申报“非遗”(板凳龙、龙狮舞、丧葬习俗),有力推进黔江区图书馆黄溪分馆建设进度;以庆祝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包粽子比赛等活动。三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黔江好人”“文明村”“文明户”评选,宣传先进事迹,树立标杆形象,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建广场舞、舞狮队等文体队伍,送戏下乡20余场次,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人才振兴,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是草根经济的“金种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黄溪镇用心引才、精心育才、放心用才、真心留才,大力开发乡村人才队伍,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一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入口、严把发展程序、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二是通过拓宽选人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明确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壮大和培养了乡村振兴主力军;回引乡村人才10余名返乡创业,发展集体经济项目3个,带动当地就业人口100余人。三是进一步选齐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新聘用优秀本土人才4名,补充后备干部10名。四是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示范作用,全镇43名村干部中有28人带头发展蚕桑、生猪等产业;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及优秀青年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脱贫攻坚第一线,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组织振兴,固本培元健体强基。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和保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让乡村全面振兴,就要解决好组织振兴。黄溪镇聚焦基层党组织这个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思想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强化思想建设,抓住“关键少数”,紧盯基层支部,精心策划,2018年以来,黄溪镇各党支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100余次,根据年初制定的《乡村振兴讲习所实施方案》有序开展宣讲活动80余次,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二是强化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6村1社区的党群联心室,继续由镇党委委员分驻各村(社区)指导党建工作,全年发展党员4人,选派本土人才7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494户2005人;有效运用群工系统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80余件,办结率、满意度均达100%。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