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小蓉
6月20日,记者走进花桥镇东岩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秀丽的自然风光……不禁让人想到陶渊明诗中的那种状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更加多元,东岩古寨韵味越来越足。”东岩村党支部书记郭万祥告诉记者,东岩村于2018年纳入我县美丽乡村示范点项目建设,该村因地制宜,凸显优势,打造村容整洁的“外在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的“内在美”。随着美丽乡村示范工作的逐步开展,东岩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东岩村位于花桥镇东北部,属浅丘地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说起东岩村,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具有500年历史的东岩古寨。东岩古寨位于东岩村后山顶上,地势险要,东西北三面临绝崖,南面居高临下,享有“中华汉族第一古寨”的美誉。2012年,东岩古寨被国家住建部列入第一批646个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也是全县为数不多的几个古村落之一。
“建设美丽乡村,基础是打造美丽环境,核心是融入文化内涵。”郭万祥告诉记者,为了对古村落文化进行保护和抢救性修复,东岩村以古寨为核心,利用每年的150万元古村落保护资金修复东岩古寨。此外,村里还修建了污水处理厂,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硬化村级公路21.7公里,极大地方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注重庭院村落之美,更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培育。东岩村深入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开展“创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每年评选“文明户”10户,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尤其重点整治村民乱丢乱扔垃圾现象。
“以前村里很多乱丢乱扔的农药瓶,现在基本无处可寻。”东岩村六组村民刘治光说,不光是农药瓶无迹可寻,村里的很多白色垃圾都不见了踪影。
一个农药瓶拿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就可以兑换一块钱。不少村民因为该措施,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会把自己使用完的农药瓶主动交到村里,也会将被乱扔在地上的农药瓶拾起来交到村里。
去年以来,东岩村除了聘请必要的公益性岗位人员保持公共区域卫生外,大部分的区域都由村民自己打扫。
为鼓励村民积极推进改厨、改厕工作,东岩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改厕一户补贴500元,改厨一户补贴200元,以此激励村民。现在全村70余户完成了改厕、改厨工作。
乡村不断变美,村民也要更加富裕才行。如何让12个村民小组3907人都过上富裕日子,东岩村村支“两委”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去年,村里引进重庆汝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东岩村流转70亩土地小面积试种高粱品种渝糯一号,取得不错效果。今年,公司将流转土地增加到380亩,用工最多的时候需要70人。公司承诺以最低每公斤2元的价格向村民回收高粱,在种植过程中提供种子、技术和服务。
公司开到了村里,东岩村的村民也纷纷种植高粱。
去年7月,东岩村成立东岩村劳务有限公司,由村集体搭建一个双方平台,既为入驻村里的公司有针对性地提供劳动力,又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东岩村劳务有限公司收取部分服务费作为村集体收入。
在刚刚过去的采桑季节中,村民汤建兵初次尝到了甜头,仅桑葚就卖了5000元左右。去年,在村委会的介绍和鼓励下,汤建兵在距离东岩古寨400米的地方流转了37亩土地,用于种桑葚、李子、柑橘等。
近年来,东岩村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动家乡人民致富。发展种植大户2户,建成70亩生态农业园一个;培育肉兔养殖大户4户,年出栏肉兔5万只以上;培育肉牛养殖大户3户,年出栏肉牛25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