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漫步白沙街头

2019-06-12 15:58:00  来源:《乡村振兴》杂志

刘恒森

当“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渝西古镇白沙神秘面纱被掀开,立即便惊艳四座,让这偏僻的西南山区小镇声名远播。古“四川四大名镇”、“抗战文化中心”、“抗战四大文化重镇”、“歌舞之乡”、“曲艺之乡”、“美酒之都”、“川戏窝子”、“国家历史文化名镇”等桂冠光艳夺目。于是八方游客蜂拥而至,让这原本安宁静谧的古镇热闹非凡。

乌镇、同里、西塘,我去过,虽只是浮光掠影,但感觉这些名镇已被浓厚的商业气氛覆盖,缺乏了“古”的厚重感。平遥我也去过,摩肩接踵的人群让人茫然。唯白沙古镇还“原始”地存活着,古朴淳厚。

走在白沙东华十里长街上,那种宁静,安适,惬意,顿时令人所有的烦恼焦躁热烈火爆统统消逝殆尽。匆匆的脚步缓慢下来,甚至会小心翼翼踮起脚尖,生怕脚步声破坏这里的静谧,更有甚者还会脱下脚上的鞋,赤裸双脚行走在这街道石板上。尤其东段,即巴斗林至老河嘴那段赤脚行走更惬意,那种脚底肌肤与细细腻腻湿湿凉凉的石板接触所产生的肉肉痒痒的舒爽,直沁心脾,妙不可言。这种感觉,甚至会让人情不自禁地俯下身,用脸儿去和石板熨贴,用嘴去亲吻!

倘只是这样,东华街的乐趣还是同别的古镇石板老街没大的区别。她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街东头有口四方井,街中段有口圆水井。于是人们便可看到一道奇观:水井边石坝中,有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婆从井中汲取水洗衣,手搓棒锤赤脚踩;街上时常有一长串一小溜的挑水女赤着脚摇摇摆摆闪悠悠一路小跑;洗完衣的女人们赤着脚在小街上嘻嘻哈哈慢慢吞吞往家走。呵,原来这街的湿是挑水女们水桶中荡出的水滴浸润的,这街石细腻光洁却是女人们的秀脚踩踏出来的哇!难怪我的脚踩在上面,肌肤有别样感觉,心中有别样情愫呢!岁月斗换星移,如今的方井圆井还在,洗衣女挑水女还在!走在此街上,作为大男人的我有些惭愧,因为接过一女孩的水挑子,没走几步就差点把水泼洒浪荡完了,直令街边妇女们笑疼肚皮。挑水也得有技术才行,我已多年不挑水,挑水的技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如果说东华街街面石板的别具一格是洗衣女挑水女的赤脚与水共同磨砺的结果的话,那街道旁住家的房门又是谁的杰作呢?清一色的杉木门是这条街住家人户的另一特色。岁月变迁,原本白亮亮的杉木板成了黑褐色。这种颜色沁入肌肤揍里穿透全身。原本平整光洁的木板也有了沟沟壑壑,凹凸不平,凹下的是木头的心,越往外沿越凹下的浅,只有那有节疤的地方仍然保留着凸起。四周都凹下了,它便成了突兀。那一个又一个的树节仿佛一只只鼓突的眼睛,观察着时事的沧桑,岁月的轮换,也似乎在向观察注视它的人述说着什么。而人们却没有闲心去倾听,久而久之它也失望而呆滞,苦闷让它暗淡而愁云密布。我用手轻轻地抚摸,想给它们舒展一些,也想听她们说点什么,不知她们是否能感受到我的用心。

东华街的西段和东段一样的静谧宁馨,所不同的是整条街都建在一硕大无比的石坝边沿上。古街里侧房舍沿山壁层层叠叠仿佛布达拉宫,外侧则是悬空的,便有了吊脚楼。吊脚最高处有二十三十米,低的也有三二米,煞是壮观奇特。

白沙的古街古巷现今仍保留明清风貌的有三十八条,条条风格独具,样式特别。石坝街,长达三五里的街道就建在一块斜斜的整石坝上。古人在石坝中间凿出一条深米许,阔米许的石沟,让石坝尽头山上的山水顺利流过石坝,也让街上人家得取水抹屋洗衣冲厕所的用水之便。偶有小孩赤裸身体躺在沟中任由沟水冲刷,或互相浇水嬉戏,更有小孩将这倾斜的流水沟当作水滑板,顺沟滑下,趣味无穷。不时冲撞到沟边洗衣的阿姨婆婆,赶紧捂住小鸡鸡,生怕给摘了去“喂狗狗”。

白沙古时就是商贸繁荣之地,川渝滇黔物资集散地,为旧时四川四大名镇,如今还保留着数十条旧街巷。

长江和驴溪河给白沙人带来舟楫之便,长达五六个月的洪水季节,令白沙可靠船舶的码头长达十多二十里。千桅林立百舸争流蔚为壮观。川盐和重庆、成都的工业品由此入黔滇以及川南山区各地。滇黔及川南山货特产由此转运成渝并下宜昌汉口。繁荣的商贸孕育了许多富商大户,建筑起众多豪宅大院,也催生出文化教育的繁荣。正是这个原因,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将众多的政府机关,包括国立中央图书馆、国民党党史编撰委员会、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民政府审计部等设在白沙镇。那是,外迁而来的机关学校工作人员及师生达三四万人之多,而此时白沙原住人口不足万人。如今,漫步在白沙大街小巷,一不小心就会踏进文化遗址,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在朝天嘴码头,因不满军阀混战而解甲归田的夏仲石重披战袍,率七十四军数万将士从这里出发,开赴抗日前线。夏母在这里给儿子及七十四军将士壮行:“喝下娘这碗酒,望儿上前线英勇杀敌,家中事有老母顶着,儿不必担心。七十四军家眷,我老太婆卖祖田也会照应,将士们尽管放心杀敌。”夏仲石率七十四军将士跪拜老母和前来送行的白沙数万乡亲,发誓“不打败日本侵略者,誓不还家!”在西河坝,白沙人在抗日献金大会上献出七百余万元现金,以及堆积如山的金戒指、金耳环和手表、毛衣等物资,直令大会主持人冯玉祥将军感动得泣不成声。冯玉祥哽咽着说,白沙是最爱国市镇。而在槽房街头聚集的各家槽房(酿酒作坊),在白沙镇上的门市、办公室里,头头脑脑们忙碌着,指挥着各自的槽房伙计们加紧生产多酿酒,酿好酒,支援抗日前线。白沙及周围地区三百余家槽房所产的烧酒,绝大多数都运交中国酒精厂,提炼成酒精,成为飞机坦克军舰的燃料,曾经的“酒乡”顿时成了“油乡”。如今槽房街还在,槽房却没有了。但是我仍似能闻到酒香——曾经的槽房只是迁出了闹市而已,就在东华街东头,顺江吹来的江风中仍裹挟着酒味。

特殊的地理位置,催生了商贸的发展,而发达的商贸直接带来了寺庙文化的发展。白沙的九宫十八庙大多与行邦协会相关。白沙的寺庙文化少有与宗教文化相关联,更多的却是与商贸相关——行邦协会聚集议事祭祀场所。张爷庙,是屠宰行业为祭祀他们祖师爷张飞而修;五显庙是五金行邦协会为祭祀其祖师爷而建;医药界修有药王庙,以祭祀其社师爷逊思邈。白沙现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庙宇有三:张爷庙、川主庙、药王庙。张爷庙在白沙城中心的十字街口附近,坐南朝北。在庙宇大门外用围墙围出一个小院坝,院门朝西开。院门为二重檐的阁楼方亭形制,门亭顶为飞檐翘角,典型中国式建筑。大殿的双层防火墙有十一重翘角,俗称滴水的建筑形制,据专家们说,这也是西南地区唯一。另值一提的是大殿净空高二十几米,由几根双人合抱粗的木柱支撑,只因木柱刷上了油漆,破坏了它原本所具有的古朴与沧桑,破坏了它的古典美,好生遗憾。出大殿右侧小门,有一天井,转身九十度抬头可见墙上有一壁画。此画为明朝时期作品,画面讲的是《封神榜》中的故事,画工精美色彩艳丽,人物形态栩栩如生。

漫步在白沙街头,一不小心就和美相遇,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喜得热泪双流。其身体其心灵都得到净化得到补偿得到充实。

白沙,我怎么也看不够。于是,我只得再走,再走……

刘恒森:重庆市江津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发表长、中、短篇小说200多篇,有中篇小说入选刊。长篇小说《红色掌柜》获重庆市人民政府扶持奖。另有故事、歌曲若干获奖。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