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城乡融合发展需持续在要素配置中寻找突破

2019-06-12 09:08:09  来源:重庆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到2022年,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重庆需要持续在城乡要素的优化配置中寻找突破,全面盘活城乡两端产业、资本和人才等重要资源。

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很重要的原因是土地、人才和资本等城乡关键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破除阻碍其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使人才、资金、产业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为农村发展赋能。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重庆,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制度短板。因此,重庆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首先要延长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兴旺。农村产业不兴旺,农民兜里没有钱,年轻人就会持续外流,就无法实现乡村振兴。这就需要协同城乡需求端和供给端,用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用互联网产业丰富农村产业业态,打造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文旅产业等为补充的多元经济。将城市资本、城市经营管理人才等要素,融合到农村产业链,使城乡生产要素一体化。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依托“互联网+”和“双创”推动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健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培育机制。

具体而言,重庆可在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一批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吸引外出务工乡村居民返乡创业或就近就业;二是美丽乡村,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拓展农民创业增收空间,让其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三是特色小镇,打造集聚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解决农村劳动力回流,使村民共享优质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提升城乡要素流动效率。

其次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下乡。重庆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单纯依靠财政投入不现实,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需要政策引导,撬动社会资本下乡,进而带动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理念、管理等各要素跟进。在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上,社会资本显示出特有的敏锐性。目前,国内社会资本投资乡村可供借鉴的主要形式有: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厂房、物流企业、餐馆酒店、民宿等;投资增减挂钩项目,获得建设用地指标或分享指标收益;投资建设“田园综合体”;租地建设生态观光园;社会资本与村委会合作成立合作社,改造闲置农房作民宿;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改造闲置老宅作高端民宿等。例如,为改变乡村空心化状态,南京市溧水区探索提出“空屋计划”,收购村民原有住宅尤其是空置住宅,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建设民宿。

社会资本的诉求需要保障,同时也需要加以引导。政府需要筑牢政策“防火墙”,既防止资本下乡跑马圈地,又防止“毁约弃耕”等挤农、伤农现象;既要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又要预防风险。一方面,要优化乡村基层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守住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底线。

最后要厚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的土壤。人才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源头活水。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相比仍有差距,而人才的待遇和晋升等政策向乡村倾斜力度不够,出现单向度的“人才失血”。近年来,重庆外引内育,下派上挂,既“输血”又“造血”,引导人才持续向乡村集聚,聚拢乡村振兴生力军。同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和青年农场主培训、农村电商人才培训等项目,一大批创业人才在乡村舞台各展其长。

重庆不少区县在“引才”上下功夫,完善引才机制。如广发“英雄帖”,把人才“请进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将人才“引回来”;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让人才“放心来”,为乡村振兴赋能。但要破解“谁来兴村”的问题,关键是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营造促进人才发展的乡村环境。要完善城乡融合贯通的社会保障体系,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引导外出农民工、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创新,吸引社会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借东风、引外力、注活水,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进一步来说,还要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实施倾向性政策,让城市人才认识到农村发展的广阔前景与机遇,进而扎根农村。要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搏击的各种乡村创业之星和技术能手,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黄志明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研究生、李爱红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