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军
核心阅读
村民思想观念守旧,公司资金短缺。曾经,石子乡向阳村500亩茶叶产业几近毁掉。
2017年,扶贫驻村工作队来到向阳村,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耐心细致讲解种茶技术、分析产业前景;与新公司积极沟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向阳村500亩茶叶“复活”。
山风拂面,茶香满坡。入夏以来,石子乡向阳村的500亩茶苗长势喜人,漫山遍野的翠绿色让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多亏了扶贫驻村工作队,村里茶叶产业终于‘复活’了。”说起村里的茶叶产业,村民秦宗发感慨万千。
几年前,外地一家农业公司在当地流转500亩荒山发展茶叶产业。由于该公司缺乏资金,村民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不能及时兑付,加之习惯传统种植业的村民抵触情绪严重,最终导致这家农业公司退出,村里的茶叶产业发展就此中断。
2016年4月,忠县恒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看中了向阳村这500亩荒山,全部流转种植白茶和黄金芽茶。
“开始的时候阻力很大,虽然我们及时兑付了村民的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但有些村民固守老观念、老做法,有的村民甚至在茶园里放牛、放羊,造成很大损失。以前村里水利设施落后,在缺水季节需要用水抗旱,经常遇到村民切断水管的情况。”说起往事,恒谷农业负责人杨军显得有些无奈。
2017年,事情有了转机。
当年1月,原县农委选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邓礼平和农业专业技术过硬的杨长华驻石子乡向阳村,邓礼平任“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邓礼平上任后,天天与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翻山越岭,进院入户,详细了解村情民意、群众呼声、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等。
向阳村海拔在800米至1500米之间,是石子乡最偏远的村。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403户1167人,村里大多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外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在家。全村仅有718亩耕地,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特色产业几乎为零,群众增收渠道单一。
“没有主打产业,想要脱贫和振兴乡村经济就是一句空话。”邓礼平与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决定从转变村民观念入手。扶贫驻村工作队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以忠县柑橘、笋竹等产业为例,广泛宣传特色效益农业的优势,鼓励村民勇于迈大步,向前走,并承诺全方位做好茶叶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
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苦心与承诺换来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扶贫驻村工作队与村民达成一致意见:积极配合恒谷农业,壮大茶叶产业。
众人划桨开大船。农家院坝、茶园垄间……处处都有扶贫驻村工作队队员的身影,他们耐心向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了解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向阳村上下一心齐发展的格局形成以后,极大地提振了恒谷农业的发展信心和村民支持茶叶种植的积极性。
扶贫驻村工作队积极向县农业农村委、县财政局、县水利局等部门寻求支持,在茶园建设了5公里人行便道、3口水池以及管理用房。
茶叶产业发展渐渐步入正轨,今年试产的1500公斤茶叶鲜叶可带来40余万元收益。
“一亩土地一年的流转费是300元,500亩土地一年就是15万元。现在虽在发展初期,但一年下来,村民在茶园里的务工工资也有20余万元。”邓礼平算了一笔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