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致敬 黔江农民工

2019-05-30 11:25:51

2019年2月19日,农历大年十五,上海洋山港,黔江农民工们坚守工作一线。

从1988年首次向上海港输送的50名扶贫轮换工开始,黔江至今累计输送了4万多人到上海洋山港“淘金”,每年劳务收入20亿元左右。

2018年10月4日,在广东清远印染厂工作的黔江阿蓬江镇农民工。

从1997年开始,黔江农民工开始在广东清远、中山等地从事布匹印染,从业人员近千人。

2017年9月29日,在新疆阿克苏采摘棉花的黔江农民工。

上世纪90年代初,黔江农民工来到新疆种棉采棉,现从业人数上千人。每户少则种棉数百亩,多则上千亩。

2017年7月27日,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一处砖厂的砖窑里,纳凉午休的黔江农民工。自1987年以来,以马喇镇、金洞乡为主的黔江农民工奔赴新疆各地烧砖,高峰时达3万多人。

2017年7月25日,在北屯一处砖厂,正在混合制砖原料的黔江农民工。

2017年5月26日,在延安市安塞区钻井作业区的黔江农民工。从1986年起,以阿蓬江镇为主的黔江农民工来到陕北黄土高坡从事石油钻井工作。

财经作家吴晓波曾说,在改革开放的激荡四十年里,第一个需要致敬的是农民工。

他们离开家园和土地,凭一把力气、一身汗水,拿着微薄的报酬,住着简陋的工棚,没日没夜地干着脏活累活,支撑起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制造业。

这四十年来,从重庆武陵山区的起伏山峦、深山峡谷里,走出了12万黔江农民工兄弟姐妹。他们东赴上海肩挑背扛,南下广东印染彩绘,西去天山摘棉打井,用勤劳拼搏的双手和团结互助的情义,打拼出“黔龙海运”“阿蓬江钻井工”“新疆砖窑工”“武陵山页岩钻工”等响亮的劳务品牌,为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添砖加瓦。

同时,他们也为黔江脱贫默默奉献着力量:1980年,黔江农村人均纯收入仅64元;2017年达到11806元,实现全区整体脱贫,一举摘掉国家级贫困帽子。这份成绩单里离不开他们对家乡的深情回馈。

任光明、刘永锋两位黔江本土摄影家历时两年多时间,行程数万里,前往五个黔江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拍摄,记录下这些远方创业者奔跑逐梦的生动故事。

本版文图均由通讯员 任光明 刘永锋 采写、摄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