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江高山生态藤茶开采

2019-05-27 03:01:1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今年这些藤茶长高了许多,发的嫩芽也多了,采摘起来要快些。我们去年第一年来采摘,勾着腰杆就像在地上找针,半天还采不起1斤。”5月23日,在黔江区邻鄂镇五马顶村一藤茶基地务工的罗美秀,与当天一起采摘藤茶的姐妹们拉开了家常。

村民走进藤茶基地 。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罗美秀是五马顶村二组村民,她家有4亩土地流转给藤茶基地。之前,她在外地打了几年工,后来回家照顾年老的父母。自村里建起藤茶基地后,他在照顾父母的同时,长期到基地务工,一年可收入15000元。

据了解,五马顶村在2014年前,年轻劳动力都在附近煤矿打工,村里没有像样的农业产业。如今,村民依靠科技兴农,助推乡村振兴,种植1000亩藤茶,百合和烤烟等产业。藤茶是邻鄂镇2018年引进和动员两个返乡农民打造的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其中“塞上藤茶”基地面积有520亩,基地负责人罗启合为白石乡村民,他在外打工期间,是一次与朋友一起在茶楼喝藤茶时,因其藤茶甘甜的味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便向茶楼老板了解藤茶的产地、功效,以及适合哪些地方种植等。

罗启合回到黔江后,欲结束在外奔波的日子,先后6次去外地的藤茶基地考察。考察回来,又开始物色种藤茶的基地。

2018年春节刚过,罗启合为寻找合适的基地,去过白土乡、水市乡,最终把基地确定在海拔1070米的邻鄂镇的五马顶村,流转180户村民的520土地,请来挖机挖地栽茶。在茶叶栽到地里和快要采摘时,黔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为其邀请相关专家上门指导加工藤茶技术,在当年就加工干藤茶200余斤,收入20余万元。

村民采摘藤茶 。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目前,在罗启合的藤茶基地,涉及流转土地的建卡贫困户28户、低保户6户,并长期解决这些特殊贫困家庭就近务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越线。

村民藤茶基地采摘 。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卖茶的收入,刚好够土地租金和付给工人的工资。今年基地预计可产干龙须茶4000斤,产值320万元,成热叶1万斤,产值120万元左右。”罗启合说,藤茶的采摘期长,每年在5月下旬开始采摘至9月底,每个月可采4次。

村民采摘藤茶 。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藤茶历史悠久,《诗经》和《茶经》记载。藤茶为显齿蛇葡萄科,是武陵山地区的天然绿色饮品,具有很强的饮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今年5月15日,罗启合带了30斤藤茶前往杭州茶博会参展,深受国内外客人青睐,还签下好几笔可观的订单。

罗启合接下来就是把藤茶产品从“一村一品”,上升到黔江区的一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牌。成为助推黔江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新兴产业。依托当地良好的植被和气候,尝试藤茶“公司+基地+农户”及“采摘+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模式,把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农户发展3000亩,打造邻鄂镇“藤茶之乡”,形成藤茶采摘和乡村旅游产业链,全方位助力村民脱贫增收。

游客基地体验 。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