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6日6时30分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今年这些藤茶长高了许多,发的嫩芽也多了,采摘起来要快些。我们去年第一年来采摘,勾着腰杆就像在地上找针,半天还采不起1斤。”5月23日,在黔江区邻鄂镇五马顶村一藤茶基地务工的罗美秀,与当天一起采摘藤茶的姐妹们拉开了家常。
罗美秀是五马顶村二组村民,她家有4亩土地流转给藤茶基地。之前,她在外地打了几年工,后来回家照顾年老的父母。自村里建起藤茶基地后,他在照顾父母的同时,长期到基地务工,一年可收入15000元。
据了解,五马顶村在2014年前,年轻劳动力都在附近煤矿打工,村里没有像样的农业产业。如今,村民依靠科技兴农,助推乡村振兴,种植1000亩藤茶,百合和烤烟等产业。藤茶是邻鄂镇2018年引进和动员两个返乡农民打造的亩产万元立体农业示范基地。其中“塞上藤茶”基地面积有520亩,基地负责人罗启合为白石乡村民,他在外打工期间,是一次与朋友一起在茶楼喝藤茶时,因其藤茶甘甜的味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便向茶楼老板了解藤茶的产地、功效,以及适合哪些地方种植等。
罗启合回到黔江后,欲结束在外奔波的日子,先后6次去外地的藤茶基地考察。考察回来,又开始物色种藤茶的基地。
2018年春节刚过,罗启合为寻找合适的基地,去过白土乡、水市乡,最终把基地确定在海拔1070米的邻鄂镇的五马顶村,流转180户村民的520土地,请来挖机挖地栽茶。在茶叶栽到地里和快要采摘时,黔江区科学技术协会为其邀请相关专家上门指导加工藤茶技术,在当年就加工干藤茶200余斤,收入20余万元。
目前,在罗启合的藤茶基地,涉及流转土地的建卡贫困户28户、低保户6户,并长期解决这些特殊贫困家庭就近务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越线。
“卖茶的收入,刚好够土地租金和付给工人的工资。今年基地预计可产干龙须茶4000斤,产值320万元,成热叶1万斤,产值120万元左右。”罗启合说,藤茶的采摘期长,每年在5月下旬开始采摘至9月底,每个月可采4次。
罗启合接下来就是把藤茶产品从“一村一品”,上升到黔江区的一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牌。成为助推黔江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个新兴产业。依托当地良好的植被和气候,尝试藤茶“公司+基地+农户”及“采摘+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模式,把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农户发展3000亩,打造邻鄂镇“藤茶之乡”,形成藤茶采摘和乡村旅游产业链,全方位助力村民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