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消除致贫“短板” 打破“瓶颈”制约

2019-05-24 11:12:39

脱贫攻坚“主战场”

变乡村振兴“示范地”

5月20日,金溪镇彩虹蜂场迎来了马来西亚Melipoly公司的客人进行实地考察、技术交流和业务洽谈,并当场与彩虹蜂场签订了200吨五倍子蜂蜜采购计划,双方还达成了长期、深度的合作。“这次合作不单对我们公司意义重大,对整个金溪镇的养蜂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自此,金溪镇的蜂蜜也正式走出国门了。”彩虹蜂场负责人潘先珮告诉记者。

2017年8月,金溪镇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镇,全镇8个村(社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85户2156人,特困人员89户89人,残疾人570人,有低保户336户750人。近年来,黔江区严格落实深度贫困镇村“包干制”“指挥长制”,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破解“瓶颈”制约;聚焦产业培育发展,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聚焦政策落地见效精准推动脱贫政策到村到户到人;聚焦队伍建设,优选配强基层组织;聚焦督查执纪,压实工作责任,有力有效有序推动了深度贫困镇村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目前,金溪镇6个贫困村全部整村脱贫,贫困人口减少至38户107人,贫困发生率从10.8%降至1.01%,金溪镇正在从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变为乡村振兴的“示范地”。

聚焦“产业发展薄弱”短板

在对金溪镇的深度帮扶中,黔江区政府首先找准了产业发展薄弱的短板,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全镇发展蚕桑9500亩,蔬菜5000亩,猕猴桃、青脆李、脆桃等特色水果5000亩,粮经比由2016年的9:1调整为1:9,同时发展水产养殖190亩、中蜂养殖1700箱、香猪养殖1000头。在长春村率先开展“三变”改革试点,创新经营模式,整合分散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建立利益联营机制,引进姵琳农业等5家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社42个,流转土地13530亩,吸纳1.2亿元参与产业发展,85%贫困群众通过利益联营机制参与产业发展,350户1482人实现稳定增收脱贫。通过市卫健委扶贫集团近4万名员工强大的消费市场优势,新建电商服务点8个,打造“金溪农场”,打通了“山货出山”的渠道,2018年实现销售黔江区农产品3144.88万元,带动金溪1854户5354人增收致富。

聚焦“生存条件恶劣”短板

“筲箕滩”,自然环境条件恶劣。一年多以来,黔江区政府聚焦金溪镇“生存条件恶劣”短板,一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改善现有生产生活条件上做加法,一年多以来,水、电、路、气、通讯等各个方面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集镇新建了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集镇环境和农村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在生存条件恶劣的群众上做减法,按照“进城区、进集镇、进居民点”三条途径,在正阳工业园区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完善金溪集镇配套设施,在7个非集镇所在地打造农民新村5个、特色院落12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65户608人。

聚焦“三保障突出问题”短板

对全镇贫困户逐户进行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因户施策,推动贫困户“三保障”落实到位。探索“1234”健康扶贫机制,基本医疗得到保障,市卫健委扶贫集团对金溪镇卫生院进行整体搬迁,对建卡贫困户全面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对破旧房屋进行普查、鉴定,分类进行改造,完成D级危房改造34户、非D级破旧房屋改造128户,农户住房安全得到保障。大力改善贫困村教学设施条件,对金溪镇中心校进行改善升级,建立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多层级资助体系,2018年兑现资助金625人126.4万元,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辍学。

聚焦“内生动力不足”短板

坚持“志智双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致富。一方面扎实开展“扶志”行动,摒弃“等靠要”,开展了“三个故事”宣讲近100场次,用身边的人和事唤起干事激情,营造脱贫光荣气氛,带动贫苦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另一方面扎实开展“扶智”行动,大力开展就业培训,打造“金溪护工”品牌,121名金溪护工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收入达4000元以上;打造“金溪被服”品牌,现已吸纳120名群众就业,其中55%为贫困群众。

聚焦“基层组织涣散”短板

成立了金溪镇深化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了市区镇“三位一体”高规格指挥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靶心不变、不偏靶、不脱靶”。严格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高效推进项目建设,中信集团、日照市、市卫健委扶贫集团、永川区和8个区级对口帮扶部门加大对金溪镇对口帮扶力度,选派驻镇工作队4人,驻村工作队队长8人,挂职干部5人,教育、医疗人才39人,为金溪镇注入了新思想、新活力、新力量,激起了干部活力。同时,将金溪镇6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后进支部进行整顿转化,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力量,大力培育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35户。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产业上,大力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党员责任区帮带、党员加入合作社管理带动等帮扶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记者 王仿)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