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梁区少云镇海棠村8社练邦行家门口,公路旁的虞美人开得正艳,周围的梨树、李树、桃树等长得郁郁葱葱,结满了果实。今年84岁的练邦行和82岁的老伴双双患有肺气肿等疾病,由于长期服药,年老体弱,家庭较为贫困,老两口都吃上了农村低保,家里的房屋也进行了C级危房改造。
铜梁区新建成的少云镇敬老院 。通讯员 张德勇 摄
“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谈到享受了农村低保等政策,满头白发的练邦行十分激动。他说:“去年,老伴病重住进了医院,前前后后花了1万多块钱。通过医保报销、民政救助等,最后只花了1000多块钱,就把病医好了。”
目前,像练邦行这样享受到了农村低保的贫困群众,铜梁区有5000多户近万人。今年以来,铜梁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兜底保障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将年人均收入未达3500元的130户334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兜底,加大扶贫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开发更多公益岗位,编密织牢社会保障救助兜底网,让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一个不能少”。
铜梁区新建成的少云镇敬老院 。通讯员 张德勇 摄
据铜梁区民政局救助科科长黄杰介绍,铜梁区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开展“全面核查、精准救助”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准确率,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对象“应救尽救,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实现全区社会救助无盲区,发挥了民政兜底的保障作用。
今年1月,离练邦行家几公里外的少云镇敬老院正式投用,50多名五保老人住进了新家。笔者在敬老院内看到,老人们有的在房间休息,有的在走廊上聊天,有的在健身室里享受按摩椅。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功能完善的设施设备,让老人们喜笑颜开。72岁的朱文海老人正在整理房间,他说:“自己进入敬老院已经10年了,以前的敬老院是上世纪30年代的老房子,现在的敬老院像宾馆一样,住得舒服多了。还增加了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室等休闲场所,我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了。”
铜梁区新建成的少云镇敬老院 。通讯员 张德勇 摄
据了解,近年来,铜梁区加大城乡敬老院建设力度,对新改扩建的敬老院按照重庆市民政局星级敬老院标准建设,为敬老院加装电梯,配备空调、康复器材、淋浴设施等,建成养老安全监控中心,全面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真正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同时,在加强贫困群众住房安全保障方面,按照C级危房户7000元、D级危房户4.5万元的补助标准,铜梁区对848户农村CD级危房进行改造,目前已开工建设292户,完工99户,剩余部分将在今年6月底全面建成,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安居梦”,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讯员 张德勇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