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我国蚕业科学家合作研究揭示家蚕驯化和改良历史

2019-05-22 09:42:36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福海贾禾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李木旺、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教授相辉等共同完成的“从野蚕到家蚕的进化之路”一文,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上发表。

动植物的驯化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也是目前唯一被人类完全驯化的无脊椎动物。虽然前期的研究已经表明家蚕起源于中国,并源自单一的驯化事件,但受限于初期研究时的品种选择和测序深度,家蚕各品系的详细驯化历程和传播历史仍不清楚。

为了揭示家蚕驯化和改良历史,蚕业所与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历时4年合作开展了蚕驯化和改良历史研究。

研究人员选取了137个有代表性的家蚕种质资源和改良品种——涵盖了不同的地理系统、化性、眠性等主要种质特征,通过高通量重测序和群体遗传学分析等手段,较为精细地重构了家蚕从驯化到改良——家蚕品系的演化历史。研究发现,在现存各家蚕品系中,中国的三眠地方品种分歧相对较早;以三眠地方品种为基础,家蚕品系开始大规模分化,包括进一步分化为中国四眠地方品种,以及同期传播至欧洲、南亚等地区的欧系品种和热带多化品种。研究人员还发现目前蚕桑生产所用的2种改良品系(中系改良种和日系改良种)是两次独立的改良过程,中国改良种基于中国四眠地方品种,而日本改良种更多地利用了引进的欧洲地方品种。

根据所揭示的家蚕驯化历史,研究人员还鉴定了一些在家蚕驯化和改良过程中受到强烈选择的基因和代谢通路,特别是氨基酸代谢通路的富集最为明显,由此推测家蚕氨基酸代谢在调控水平发生的变异可能促进了家蚕茧质性状的显著提升。同时,家蚕的节律行为虽然不明显,但几个关键的生物钟基因在家蚕的驯化过程中也受到了较为强烈的选择,这可能与家蚕在大规模饲养过程中所必需的一致性行为相关。最后,该研究所产生的海量数据还可应用于拷贝数变异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工作,为快速识别突变体基因提供了强力支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