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群“红马甲”是民盟铜梁支部盟员,他们利用五一假期,再次结对走进贫困户甘俊芳家中,用实际行动为其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具体问题。
这已是该支部连续三年来对其实施精准帮扶。以前,住房改造、大病住院、孙子入学等几件大事最让甘俊芳发愁。在民盟铜梁支部帮助下,甘俊芳的愁事一件件得以解决落实,脸上的愁云也慢慢消散了。
偶然结缘
甘俊芳年近70岁,住在旧县街道海拔600多米的岚槽山上。甘俊芳中年丧子、体弱多病,与14岁的孙子相依为命,是村里的贫困户。
三年前,民盟铜梁支部在岚槽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社会活动,与甘俊芳结缘。“杨洪瑞家里情况很特别,与婆婆甘俊芳相依为命,屋头住的土墙房快垮塌了,请你们重点关注一下……”岚槽小学校长谭勇认真地对支部盟员王道勇说。
盟员王道勇是位热心人,当天下午便步行到杨洪瑞家中,眼前的情况让他十分震惊:土坯墙已开裂,室内阴暗潮湿,只有一张破旧的床……
“以前,我一直不晓得还有这样贫困的家庭!”看到甘俊芳家的境况,王道勇几乎热泪盈眶。
王道勇将了解到的甘俊芳家的情况发到民盟支部微信群中,并整理出了她家急需解决的三件难事:建房、看病、孙子入学。
住进新房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道勇的微信在盟员中引发了热烈讨论,并纷纷献计献策,拿出帮扶措施。经过研究,民盟铜梁支部决定将甘俊芳一家列为精准扶贫重点对象。
在支部组织委员、旧县街道办事处主任汪龙等人关心下,当年甘俊芳被列为D级危房改造对象,次年3月新房落成。虽然房屋改造了,但由于缺少家具,搬进新家的婆孙俩睡觉仍不得不挤在一张破床上。
“婆孙睡一张床,床上一张被,冬天还睡篾席,更谈不上什么家具了……”为落实支部帮扶,盟员庞曦第一次走进甘俊芳家时明白了什么是家徒四壁。回城后,庞曦决定捐赠出一张新床,让婆孙分床睡。同时支部决定再购买一张床及床上用品,满足婆孙俩基本生活保障。
“现在住进了砖瓦房,又有了新家具,再也不会担心外面下大雨屋头就下小雨了,非常感谢他们……”甘俊芳指着眼前的漂亮新房满怀感激地说。
“房子问题解决了,但她家建房因运输成本过高,政府补贴款不够,因此还有部分欠款。接下来我们打算通过发动盟员众筹方式加以彻底解决。”民盟铜梁支部组织委员汪龙说。
治愈顽疾
甘俊芳老公走得早,又中年丧子,一个人拉扯着孙子,家中大小农活全是她一个干。为此,她落下了腰椎滑脱顽疾。盟员、区中医院骨科医生何宝丰上门为其体检,诊断后认为急需手术,否则有瘫痪危险。
一问手术费,至少需两万多元。在高昂的手术费用面前,甘俊芳犹豫了。“修建房子我还欠得有账,如果去做手术又要几万,我没得那个能力了……”面对自己一天不如一天的身体和高昂的医疗费用,甘俊芳一筹莫展。
“甘俊芳的病需要大手术治疗,初步估计手术费医治费近3万元。”盟员何玉丰在支部讨论会上说。
“不做手术瘫痪了怎么办?做的话钱从何来?住院期间谁来照料?”一个个难题摆在了支部面前。
经过讨论,支部决定通过民政、大病救助及盟员筹资等多种方式帮助其完成手术。
今年1月26日,盟员王道勇受支部安排,再次来到甘俊芳家做她住院手术的思想工作。
“费用你不用担心,由民盟来想办法解决。先住院做手术,身体好了后你这个家才不会垮……”王道勇苦口婆心,终于说动了甘俊芳。
当天甘俊芳被接进了城,住进了区中医院,由盟员何宝丰组织医院骨科专家立即诊断,很快便确定了手术方案。
“她这个是腰椎滑脱,属于四类手术,在骨科中算是大型手术了……”面对这样的大手术何宝丰丝毫不敢大意。他与科室主任一道反复研究,最终拿出了一套可行方案,并顺利完成手术。
住院期间,甘俊芳无人照顾,盟员王道勇、谭万、王雪芹等轮流到医院照顾。“住院期间的生活费,由我们负责,取药、跑腿的事都由我们包揽……”盟员谭万说。
大年三十晚,盟员王雪芹带着老公和孩子到医院陪甘俊芳过除夕。“农村风俗是不在医院过除夕的,当晚只有甘俊芳一个人仍在医院住院部,我们不去她一定很孤单……”王雪芹认为,这样的除夕夜过得也是另一种满满的获得感。
大约半个月,甘俊芳术后初愈,离开医院回到家中休养。如今,她的身体恢复很好。
充满希望
甘俊芳住上新房,治愈了大病,日子一天天变好。目前,婆孙俩的基本生活费用由民政兜底解决。孙子杨洪瑞现在已进入旧县中学读初中。
“我想孙子好好读书,要是能考上高中、大学那就好了……”甘俊芳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
“扶贫先扶志,更需扶智。”民盟铜梁支部针对甘俊芳家庭个案,确保其能“两不愁三保障”,支部已拿出了新的帮扶措施。
下一步,支部将充分调动盟内教育资源,全力支持杨洪瑞的学习,直到圆满完成学业。同时,将利用甘俊芳家的房前屋后发展种植一批果树,通过产业扶贫增加其家庭收入。(记者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