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茶场深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三种方式助农民年均增收超过2万元

2019-04-28 17:10:48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肖婉琦 胡港涛

披着濛濛细雨,行经蜿蜒山路,抵达海拔800多米的象窝茶场。但见碧山如洗,青翠欲滴,峰峦间云蒸雾腾,使人恍若置身仙境。日前,“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广东乡村振兴”大型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新兴县太平镇象窝山,解锁这座美丽茶山里蕴藏的乡村振兴密码。

茶场产值十年增长20倍

象窝茶场是一个以禅茶文化为主题,集种植加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据茶场工作人员介绍,象窝茶场与禅宗六祖国恩寺仅一山之隔,历史悠久。从唐代开始,象窝山一带就有种茶的记载,主要种植“水源山茶”,用以做药引,象窝禅茶文化也从那时开始萌芽。后历经发展,至1958年,象窝山正式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引进了云南大叶种,名为“象窝茶”。虽然种植面积不小,但因为缺乏深加工技术、品牌效应、销售渠道,当地村民难以依靠种茶实现脱贫致富。

随着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绿色农业等国家利好政策出台,翔顺控股集团发现了象窝茶场的开发潜力,成立了翔顺象窝禅茶公司。自2007年起,该公司开始整合茶场资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对茶叶的引种、培植、管理和生产工艺等进行革新,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壮大禅茶产业。

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发当地旅游资源,以禅茶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观光型农业产业园,融入“禅茶之旅”精品线路。经过十余年发展,象窝茶场的种植面积从500亩增加到4000多亩,产值从原来的100多万元增长了20倍,2018年达2000多万元。

50多个岗位留给布依族同胞

开发一座茶山,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便是在新兴县乃至云浮市为人乐道的“翔顺+”模式。

据了解,该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农民创造了三种收入方式:一是经过土地流转,公司承包农户闲置土地,使农民有了租金收入;二是让有能力的农户承包部分茶地,按公司统一要求种植管理,公司保价回购茶青,增加农户种植收入;三是务工收入,茶园每年有10个月采茶期和2个月管护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截至2018年,该公司已与当地700多户农户合作,帮扶70多户贫困户脱贫,带动农户年均增收2.2万余元,并连续多年为贵州省布依族贫困农民提供50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摘一斤单芽能挣60元,一芽一叶16元,一芽两叶6元。”茶场女工高礼芬向记者介绍采茶的收入。高礼芬来自贵州黔南州贵定县昌明镇高坡村茶山组,布依族,今年46岁,身形娇小,一头青丝盘成发髻。2015年,她在老乡的带动下来到新兴象窝茶场务工,负责采茶和管护,公司包吃包住,她每年有2万-3万元的纯收入。“这两年来,家里欠的债还清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言谈间,高礼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水浪村离茶场就2公里,全村大半人口都在这里做工,每天都能回家,很方便。”太平镇水浪村村民张光玉告诉记者,她在象窝茶场承包了6亩茶地,如果不做杂工,每年也有2万-3万元的纯收入。她介绍,公司为农户进行统一的种植管理培训,吸引了附近许多村民前来承包或务工。

重点培养300名新型农民

茶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注重培养农民的业务能力,引导更多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升级,共享乡村产业发展成果。此外,公司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院校合作,主打有机种植名片,倾力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培训+旅游”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如今,象窝茶品牌逐渐被外界所熟知,先后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有机食品”“中国绿色食品”“中国金芽奖”“广东十大最美茶园”“广东十大名茶”“第三届‘国饮杯’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下一步,翔顺象窝禅茶公司将深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整合土地和优势资源,预计投入8000万元,再开发3000亩新茶园,建设一个现代化禅茶加工基地,配备自动化生产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茶叶,发扬禅茶文化,打造特色现代化茶产业园,重点培养300名以上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共同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