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无声食堂”有矫枉过正之嫌

2019-04-19 10:22:07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曹灿辉
据媒体日前报道,浙江省一所小学推出“无声食堂”:学生就餐时不能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小学生伸一根手指代表加饭,伸两根手指代表加菜,伸三根手指代表加汤。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照看学生就餐,看到学生打出手势,会用“OK”的手势回应。如果有学生不慎出声,“红领巾督查小组”会及时纠正,并扣除所在班级的纪律分。

饭桌上大吵大闹,唾液横飞,的确让人嫌恶。对小学生进行文明就餐教育,虽然确有必要,但让学生用手指不同数量代表加饭菜汤,整个食堂鸦雀无声,则好像不是一所学校应有的样子。除了让人觉得怪怪的之外,更是对本来活泼好动、爱笑爱闹的孩子天性的一种扼制,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矫枉过正。

学生上课要守纪律,课间交流时间太短,午饭时间说说话,正是交流情感的时机。让孩子愉快就餐、放松身心,交流学习或生活上的困惑与心得,有利于同学间增进了解、加深感情、张扬天性、健康成长,也算是回归教育本真。其实,呵护学生的天性,就是呵护学生的创造力。如果教育过于追求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天性保护,让其过早失去创造力,则走向了教育的反面。

孔子在《论语》中说“食不言,寝不语”,是指包括人吃饭睡觉在内的每一件事都要有规矩,不能过于随便,但并不等于吃饭时一定要噤声。从现实来看,学生在学校食堂吃饭时说几句话,并没有多么严重的后果。因此,将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孩子文明就餐的习惯上,才是正道。

对于“食不言”等所谓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不能不加辨析地全盘机械照搬,而要用灵活的眼光去看待。同时,要不断运用法治思维,提升法律意识,去除机械粗暴的教育管理方法。作为教育者,要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耐心引导、培养孩子文明就餐的习惯,即学校的教育重心要由“管理”走向“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单独开辟一个“无声食堂”,鼓励学生自愿前往体验,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学生吃饭时不能说话。

在学生文明就餐与尊重学生天性之间有一个平衡点,让学生既发扬传统美德,又能健康快乐成长,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