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乡村教育四方论坛

2018-08-16 09:55:48  来源:城乡统筹

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让乡村教育迸发活力,本期《城乡统筹》编辑综合整理了多位专家言论,共同探讨乡村教育之钥。

乡村振兴启示教育新使命

乡村振兴计划需要各类农村人才,包括实用型人才、专业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组织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但是,我国农村不仅严重缺乏专业型人才,尤其缺乏建设规划、环境保护、历史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中高级专业人员,而且实用型人才大多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等生产领域,技能推广、市场营销等人才不足。另外,创新型、组织型和综合型人才更是缺乏。可以说,我国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分布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存在着相当大差距。

从农村人才培养来看,许多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首先,我国地方院校尤其是应用型大学,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与乡村振兴目标和农村需求存在很大差距。一些地方大学的校长、院长和系主任,并不真正关注“三农”工作,不少教师并不真正了解农村和农业,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学校能否进入更高层次教学评估,学院是否能够获得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这种指导思想必然与实施乡村振兴的需要不一致。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未能将我国农村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新需求和新知识编入教材。一些教师习惯于学院式教学,不能够将生产实践内容及时编入教材,也不愿意在课堂中补充现实内容,习惯于多年使用一本教材、一套教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院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尤其是脱离农村和农业发展现实。

名家摘要:而地方中等教育尤其是县城高中,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准备高考升学,缺乏普及性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知识课程。实际上,县一级高中学校,除一部分高中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外,大部分高中毕业生将返回乡村,由于没有掌握实用性农业技术和经营技能,他们难以在返乡后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许多农村中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的原因之一。

(作者翁鸣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黄淮学院特聘教授,原载8月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银龄讲学计划为农村教育注入活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地区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入一批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身体健康、甘于奉献、不怕吃苦、作风扎实的退休教师,前往农村等贫困地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生进行讲学,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化解中西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长期稀缺、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家庭拔掉穷根、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有关部门应利用“银龄讲学计划”这一契机,从老龄事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建立好离退休教师的“人才智库”,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创新“老有所为”的服务方式与活动内容,拓宽服务范围与工作空间。


名家摘要:实施“银龄讲学计划”,引入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退休教师,前往农村等贫困地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生进行讲学,有助于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化解中西部农村和偏远贫困地区教育资源长期稀缺、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

(作者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王顶明)

教育扶贫激发向上流动动能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扶贫应转换视角,更多地以贫困人群为主体,激发其自主意识,提升其行动能力,拓展其发展自由,保障其公平权益,而不是救助者本位下的“给钱给物”型浅层次帮扶。教育扶贫,秉承的就是“赋权性扶贫”思维。教育扶贫的落点是“人”,立足的是个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的能力与权利贫困理论,教育的缺失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是比收入贫困更深层的贫困。而教育扶贫,就是对能力与权利缺角的填补,对贫困人群脱贫潜能和向上流动动能的激发。

这也是“赋权性扶贫”作用机制的折射:它着眼的,不只是短期收入水平的提高,更是发展自由与自主选择机会的开拓;不只是保障贫困人群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更是要带动他们抓住改革发展带来的普惠机遇。换言之,如果说,救济和开发性扶贫是“授人以鱼”,那赋权性扶贫就是授人以渔,是为了让民众在改革发展的“渔场”里收获颇丰。

名家摘要:在精准扶贫已进入攻坚期的背景下,将教育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并把职业教育当作教育扶贫的一个切口,无疑是靶向施策:精准扶贫,首当对症。将教育扶贫作为撬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支点,既秉持了“贫困户需求导向”,也有助于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让贫困人群在知识与技能获取中“换脑子、想法子、变样子”,获得自主脱贫、奋力致富的能力。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麦徒)

乡村学校要从师资上全力“改薄”

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编制和工作情况。不仅要加强教育行政管理、业务指导和《教育督导条例》的贯彻落实,切实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更要把加强农村师资力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补充师资力量。相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任教。比如,积极争取师范生定向委培政策,培养一批全科教师到乡村工作,这样会减少志愿者和代课教师的临时短期任课行为,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保证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以及落实农村教师补助的待遇等,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让优秀人才愿意进,留得下,安心从教,真正让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有尊严感和收获感。

相关区域内实现校长交流机制和落实优秀教师的支教制度,是改善薄弱学校的有效途径。无论学校大小,都应该安排一位好的带头人,而一所学校是否有一个好校长对学校发展尤为重要。优秀支教教师不仅可以解决教师短缺的问题,其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对普通农村学校教师也有着极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不容小觑。具备以上两项条件,就能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逐步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家庭教育缺失等情况。水车镇中心校也可以在本乡镇实行优秀教师走教、利用互联网教学平台等形式,缓解任课教师短缺的问题。


名家摘要: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问题解决不好,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没有质量的教育,毁掉的是孩子的未来。这是关系到民族素质提升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给予重视。

(作者系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校校长苏晓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