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深化农村人、地、钱三要素改革

2019-03-13 17:13:27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

乡情难忘,乡愁萦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很多代表委员都关心“三农”话题。

当前,我国乡村正经历着历史性变革,农业生产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农村社会从封闭向开放转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每年有超过1000万农民市民化、超过1000万农村人口脱贫。农村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治理结构、生活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1978年,安徽小岗村的18个红手印标志着改革开放拉开大幕。今天,我们正通过乡村振兴,开启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今年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开局之年,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推动人、地、钱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

首先,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做好“地”的文章,让农村资源要素活起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仍然是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要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已较成熟,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目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还不够充分,要稳妥推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的途径。对承包地来说,应坚持农地农用,防止非农化,让农民抓牢土地权益。

其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做好“人”的文章,让广大农民的创造性激发出来。我国有2.3亿承包户,也有数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国情决定了小农户和新型主体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共存。因此,既要保护好农户的承包权,也要保护好新型主体的经营权。要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两类新型主体,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农户转变,让更多农户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最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做好“钱”的文章,让社会支农助农的力量汇聚起来。过去,土地增值收益长期是“取之于农,用之于城”。今后,要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重点加大对种粮农民、新型主体的支持力度,使种粮务农不吃亏、有钱赚;改革完善财政支农体系,引导支持农村“双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的支农动力。

通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广袤乡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当然,改革也必须坚守住底线。不管怎么改,既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也不能把耕地改少了、削弱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更不能损害农民利益。在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背景下,这三个“不能”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