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金果果”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

2018-06-29 10:02:42  来源: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

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讯(记者 刘早生 李朋,特约通讯员 姜疆)宋代诗人戴复古在《初夏游张园》中写道:“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如此一幅美丽生动的乡村田园图景其实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五月的江南,阳光暖热,果香四溢。重庆南岸区广阳镇回龙桥村第十二届江南枇杷采摘节迎来四方来客,放眼望去,4000余亩枇杷林,宛若一片绿色的海洋。里面人潮涌动,游客如织。

“今年雨水少,阳光充足,枇杷特别甜,个头也大,是个丰收年,亩产量能达1000多千克,枇杷销售和其他附加服务应该能为全村带来经济收入6800多万元。”广阳镇回龙桥村党委书记刘官权满脸喜悦地说。

历经20年,曾经经济薄弱的回龙桥村,凭借这一颗颗枇杷“金果果”,如今已撬动了千万级乡村振兴大产业。

引进一个品种,培育一个特色产业

“我们村种植枇杷的历史,已有20年了。”给我们引路的回龙桥村老书记赵承林动情地说,“提起这枇杷,还得回到1998年,那时村里农业根基浅,大多数农户种点水稻、苞谷等传统作物,村民平均收入只有两三百元。” 当时,南岸区农委为帮助回龙桥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进村考察发现回龙桥村地处长江内河边,低丘宽坝,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特别适合枇杷生长,于是打算在村里建一个枇杷基地。那时周边附近都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只好带队去成都龙泉驿考察。龙泉驿的枇杷远近闻名,品质好。那时大五星枇杷品种刚刚推广开来,果大,含糖量高,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考察完后,我们决定从龙泉驿引进大五星枇杷品种。”起初,听说要把苞谷地拿来改种经济林果,村民的心里都挺不乐意的。“祖祖辈辈都只会种水稻、包谷,从没有想到过要种别的。谁知道会不会有收成,赔本了算谁的,种出来卖给谁?”“枇杷从栽植到挂果需要3年时间,而且挂果头两年产量都不高,大家感觉没有保障。”赵承林回忆,“当时广阳镇农技站和村里上门发动村民种植时,经常吃闭门羹,还曾被老百姓拿着锄头赶了出去……”

2003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建设,每种植一亩枇杷有200多元的补贴,村民积极性普遍提高,基地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回龙桥村已成为重庆主城区最大的枇杷生产、种植基地,面积4000余亩。“第十二届‘江南枇杷节’共吸引游客22万余人次,实现经济收益6820万元。其中,销售枇杷160万公斤,实现枇杷销售收入6400万元;带动农家乐收益400万元,其他农产品收益20万元。’南岸区农委主任吕永告诉记者。“现在看来,正是由于提前转型,赢得了时间差,才做到了人无我有,为广阳回龙桥枇杷打响名气奠定了基础。”

应用一项科技,打造一个枇杷品牌

“光有好的品种,没有配套的先进科学种植技术,并不能生产出优质的果品。”南岸区广阳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林虹说。为了统一管理,合理规划,抱团闯市场,回龙桥村成立了枇杷专业合作社,每月的20日,区里的科技特派员都会下乡来给村民讲授枇杷管理技术,大到什么时候修枝、施肥、疏果,小到一棵树保留多少颗果子都有严格的规定。多年的培训,让回龙桥村的许多农户都成了枇杷种植的土专家。“有了合作社后,从单打独斗转为抱团发展,闯市场抗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合作社制定方案,提供枇杷的生产流程、管理要点,由区农委和广阳镇农业服务中心聘请果树专家助阵,对枇杷园的管理定期进行指导。有了专家帮忙,合作社做‘后盾’,枇杷品质好了,枇杷售价比市场价起码高十来块钱,每亩地增收近万元。”尝到科技带来的成效的果农黄玲满脸喜悦地说。

“仅是‘人无我有’可不行,当其他地区也开始发展枇杷后,南岸区迅速调整思路,加大了对广阳枇杷的科技扶持。”刘官权说。2008年,广阳镇“枇杷科技专家大院”在全市率先命名,聘请了西南大学、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定期前来指导。

“人体非常喜欢的一样东西叫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它能消除人体内的自由基,长期食用可起到抗衰老、养颜美容等功效。SOD就成为富硒的代名词。”长期从事果树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的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教授黄麦平告诉记者。“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态植物硒,人体易于吸收利用,且无毒副作用,是人体补硒的最佳硒源。我们将‘益微SOD制剂’中的芽孢杆菌接种于枇杷树植株上,研制成富硒SOD功能枇杷。”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富硒枇杷不仅仅是单纯地喷点硒元素,而是要将各种元素合理搭配,通过科学施肥达到增强营养、改善口感的效果。富硒SOD枇杷的售价每千克高达40~60元,虽然高出市场上其他枇杷一大截,但依然供不应求。

“富硒SOD枇杷”的研制,不仅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质,带动了广阳枇杷整体售价的提高和健康品牌形象的树立,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提高了果树的抗逆性、抗病性能力,减少农药的喷施,降低生产成本,对生产绿色食品和避免环境污染等均有重要意义。

搞活一个枇杷节,延伸一条产业链

回龙桥村的枇杷出名了,年年火爆,这还得益于南岸区和广阳镇一年一度举办的枇杷节。

“我已经连续四年来回龙桥村摘枇杷了,一看到枇杷节的信息,就赶紧打电话来预订了几箱送客户。”来自江北的王先生笑着说道,广阳回龙桥村的富硒枇杷、保健、生态健康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肉质细密,口感甘甜,富硒保健”的广阳枇杷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俨然成为南岸乡村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

“广阳回龙桥村的枇杷又大又甜,包装精美,是赠送亲朋的佳品。”来回龙桥村购买精装枇杷的市民都赞不绝口。据介绍,针对市民商务馈赠越来越高的需求,本次枇杷节扩大了精选优质枇杷的装箱量,包装也更加凸显品位,受到游客欢迎。

当地果农黄玲告诉记者,早在2006年前,广阳的枇杷其实并不好卖,“我们常常是起早贪黑背到明月沱、鱼嘴去卖,还是不好销。”从2007年开始,广阳镇依托优质的枇杷资源,举办了首届江南枇杷节,对广阳富硒SOD枇杷进行全方位品牌打造。近年来,为了方便广大市民前来采摘,广阳镇还投入3000多万元修建了16 千米公路,兴建了30多家农家乐。枇杷节活动的连续举办,精心策划,让回龙桥村的枇杷知名度不断扩大,品牌效应逐渐形成。

据悉,回龙桥村600余户村民,户户都种植枇杷,少则1~2亩,多则7~8亩。“种包谷每亩除去成本后,最好的也只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而种枇杷每亩最差也有四五千元的收入,相当于过去收成的10倍,高的时候有1万多元收入。”算清了经济账,还有一笔家庭账,种植传统农作物刚够糊口,大多数村民只能外出务工补贴家用,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问题普遍存在。种枇杷后收益不错,不用在外打工,还可照顾家里,很多家庭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讲好一方故事,吃出一口文化

“吃枇杷爽口,住农家安逸,广阳故事动听。”自驾游爱好者王先生说。像往年一样, 本次枇杷节期间依旧安排了专场故事会, 远道而来的游客在享受枇杷香甜的同时, 还可领略深厚质朴的广阳民间文化。“广阳民间故事” 是重庆市南岸区广阳镇广泛传播流行的优秀的民间文学。广阳背靠南山涂山, 面临长江水岸, 更有涂山寺、大佛寺、金紫寺, 以及真武庙、老君洞、望夫石等古迹, 神龛庙宇、奇岩险滩环绕周遭, 富有特色的地理和人文景观孕育着民间故事的萌生和传承。本土传说、本土来历等故事的数量、完整程度尤为突出。广阳民间故事拥有众多的讲述者, 大至耄耋老人, 小至小学学生, 通过他们代代相传, 已深深植入了广阳人的记忆中。

枇杷节上配上这样丰富出彩的文化活动,让节会的气氛感觉更浓郁,也让广阳枇杷的地域特色更明显,枇杷品牌传播效果显著增强。

新鲜的枇杷、农家乐的美味佳肴、枇杷节上丰富有趣的文化已经成为游客迷恋广阳乡村旅游的主要原因。

后记

行走在回龙桥村干净整齐的林间步道,靓丽的巴渝新居触目所及,波光粼粼的池塘、悠闲的家禽点缀期间,显得格外别致,果林间飘来阵阵浓郁的枇杷香,惬意无比。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这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十字”总要求一一都有回应,这里枇杷产业正兴,村民富裕,治理有效,乡村文化深入人心,千亩生态果林焕发出勃勃生机……回龙桥村走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齐头并进的协调发展之路,奏响了一曲“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优美乐章,也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