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03-11 09:55:07

张本波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

激活内生活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城乡统筹发展一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但在实践中往往强调城市对农村的扶持、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把农村定位于被动接受城市发展的带动和辐射,而没有真正把政策重点放在农村,调动农村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重塑城乡关系,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活力,把过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政策思路,逐步转变为城乡互动、工农互促;把过去乡村由过去从属城市的被动发展,逐步转变为内生驱动的融合发展。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发展差距背景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流向了城市,城市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要素却很少,农村失去了发展基础,以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在新型城乡关系中,需要形成一种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良性循环,既要有农村要素流向城市,也要有城市要素流向农村。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趋于活跃,乡村创业热潮不断涌现,催生了不少乡村新业态。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利于要素双向流动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要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另一方面,加快完善产权制度,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要素主体之间的共享机制,改变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格局,让农村留得住人才,留得住资源。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载体。目前我国总体上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很大地区依然保持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效率较低,难以对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为此,亟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一方面,要重视产业资源的开发,充分挖掘乡村的特色产业、生态、历史文化资产,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特色资源活化为发展资本,以产业发展和良好经济效益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村汇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重视生产方式的改革,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模式,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责任编辑:王鑫)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