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统筹发展网讯 (记者 曹继选 孙淑培)1月29日下午4点,重庆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专题记者会,主题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局长韩宝昌介绍道,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第三个合作项目,作为国际项目,它是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之一。目前已累计签约156个合作项目,总金额逾224亿美元。
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陆海新通道”是重庆最重要的对外开放通道之一,是中新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发挥重庆作为运营中心的作用,举全市之力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截至2018年底已实现常态化稳定双向运行,与中欧班列(重庆)实现无缝衔接,成为连接“一带”和“一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性通道。其中,“渝黔桂新”专列发运657班,目的地覆盖全球71个国家、155个港口;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661车次;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累计开行55班。在通道建设区域合作机制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1+3+1”共商共建共享合作机制。
四大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金融服务,2018年,重庆市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框架下累计落地各类跨境融资项目16个,融资金额10.8亿美元,平均融资成本较全市人民币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1.91个百分点。三年累计跨境融资55.2亿美元。
航空产业, 中新(重庆)机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为T3A航站楼成功开发新的商业产品,推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国际与本土品牌;中新航空产业园引进航空关联项目8个,合同投资额170亿;打造“渝新快线”航空品牌。至2018年底,渝新直航航班班次增至每周14班,年旅客吞吐量达19.3万人次,搭建了便捷的中新互联互通空中走廊。
交通物流,积极推动中新(重庆)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即“1+1”项目)启动运营,目前,轻资产公司和重资产公司均已完成工商注册,并正式开始运营。中新(重庆)多式联运示范基地于2019年1月初奠基,将依托果园港区和鱼嘴货运站,通过整合水、铁、空、公等多种运输方式,建成示范性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枢纽。
信息通信领域,积极推动与新方签署相关备忘录,设立中新信息通信领域创新发展资金,从机制上全面推动信息通信领域合作;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渝中区洪崖洞实时人流监控系统正式投入运营,荣昌区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慧畜牧项目已启动实施。渝新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合作进一步深化。
除上述四大重点领域外,中新双方在文化旅游、教育科研、医疗健康等领域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双方共同签署一系列协议,推动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莱佛士医疗集团重庆医院于2018年年底开展试营业,1月7日正式揭牌营业。
韩宝昌表示,将进一步推动政策创新和项目落地,全力打造“陆海新通道”、中新数据通道、中新金融科技示范区、中新航空产业园和中新金融峰会等标志性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中新金融跨境融资、中新智慧城市试点以及教育、医疗、旅游等其他领域合作,进一步提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可视化水平。同时,发挥好以点带面作用,积极开展三方合作,推动新加坡及东盟国家大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并带动重庆企业拓展东盟市场,实现更高水平、更宽领域的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