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 “三个结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2018-01-11 15:13:24  来源:重庆日报

铜梁莲藕基地喜获丰收

黄桷门奇彩梦园——四季花海

枇杷采摘

铜梁龙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铜梁区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为导向,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相结合、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铜梁落地生根,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各项农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农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相结合

尽管仍是寒冬时节,但铜梁区西河镇兴建村村民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前不久,他们以“股民”的身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股份分红,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这个曾经的“空壳村”,也迎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春天”。

长期以来,村民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耕种方式粗放,且农作物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影响较大,产业发展无门,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许多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村里许多田地都成了撂荒地。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乡村要振兴首先得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为改变这一局面,兴建村聚焦产业发展,围绕土地做文章。结合兴建村土壤气候条件,引进了“隆双优”和“金两优”两种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质大米,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和产业化发展。

2018年,兴建村组建了以种植优质水稻为主的专业合作社,33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入股面积达620余亩,农民由原来的固定收取流转金变为保底收益+分红,农民变股民,每亩保底收益500元,今年每亩还可实现分红40元。另外,全额注资财政资金40万元到合作社,由财政资金变为股金,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固定分红5万元,并按照合作社的收益增值部分享受股金分红,让村集体的收入成为活水之源。

不仅如此,为不断提升大米附加值,村集体和合作社还投入300多万元,建起机收、烘干、脱粒、包装一条龙生产线。如今,西河优质大米已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传统的大米通过优化品种、精细加工等方式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大米的附加值,每斤大米市场价格是传统大米的1.4倍,预计增加销售收入约87万元。并利用镇村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到全国各地。据预算,产品全部销售后,村集体至少收入20万元。

兴建村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促进群众增收,正是铜梁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相结合,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生动实践。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百业强才能百姓富。”铜梁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铜梁以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着力点,围绕“向闲置土地、闲置产业、已流转土地、农村电商、产业融合、大户带散户要集体经济”六条发展路径,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与群众增收相结合,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形成了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

截至目前,全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旅游等多极产业体系,建立农民合作社488个,参与到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农民3.3万户,村社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0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1524万元),198个“空壳村”已消除171个。2018年新发展小龙虾等水产业1200亩,改良和培育优质水果2400亩,发展良种花椒、中药材5000余亩。

2018年,预计全区农业总产值64.4亿元,同比增长5.8%;农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32元,增长9%。

接下来,铜梁区还将继续围绕产业做文章,努力实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取得新突破,增加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取得新突破,建设优势农产品品牌取得新突破,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取得新突破。

坚持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提到养殖场,大家的印象中可能就是一幅臭味扑鼻、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的景象,但在铜梁区庆隆镇远江水产养殖场却是另一番不同场景:养殖区里,活蹦乱跳的鱼儿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悠闲自得;菜地里西红柿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枝头……空气清新、绿水青山,林田水路纵横交错,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画卷展现眼前。

众所周知,传统水产养殖由于生产中产生的残饵、残骸、鱼体排泄物和施放的化肥、药物等原因,造成水质恶化,对水产养殖水环境产生了自污染,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何远江水产养殖场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多亏了标准化养殖和循环农业的实施。”养殖场负责人李远江一语道破其中奥秘。

近年来,铜梁区水产业循环种养技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不同的绿色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李远江自然也将这些技术运用到自己的水产养殖场中。

他先是在鱼塘内修建内循环微流水养殖槽,做到养殖污水排放科学处理,并利用XPS浮板在鱼塘水面种植水稻。通过“渔-沼-菜(果)”、“渔-稻”等综合种养模式,鱼群产生的粪便经过吸污设备处理后成为用作种植的有机肥,结的果子、种的蔬菜都绿色环保,而产生的沼气则用作发电和生活用气,沼液经过处理排到周边沼液池储存,可灌溉周边蔬菜、粮食和花卉树木。水稻生长过程大量吸收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水体环境由“肥变瘦”,降低寄生虫和病原菌滋生,提升了渔业产量。2017年李远江种养殖合计收入约20万元,2018年预计同比上年收入再提升15%。

“循环农业带给我太多惊喜了,一水双收,既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李远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远江水产养殖场只是铜梁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如土桥镇“芳草地·禾田乡间”的渔家菜园大棚鱼菜混养等,都是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铜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严格执行“三区”管理规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造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整套粪污处理设施。按照绿色生态养殖发展相关要求,严禁肥水养鱼,推广稻鱼、稻蟹、稻虾及河流生态养鱼等绿色循环模式。下一步,铜梁将积极推广运用可再生能源,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鼓励畜禽粪便无害化循环使用,依托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模式,全面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组织引领与群众参与相结合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只有不断激活和发展好村级组织和队伍,才能实现组织振兴,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

作为乡村组织振兴试验示范区的铜梁深谙此理,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引领乡村振兴最根本、最可靠的力量,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加快建设农村路、水、电、讯、气、房、环保等基础设施,着力提升农村环境,不断优化乡村治理,让农村更洁净、更清新、更宜居,让广大农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青山叠翠、花草飘香,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耕用具整齐放置,柴草造物堆放整齐……走进土桥镇六赢村的荷和原乡景区,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论环境这和城里的那些公园有什么不一样,到处有花有草、有山有水。在志愿者的宣传引导下,大家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了,以前那些乱扔垃圾的行为也不见了,镇里还免费配送垃圾桶,垃圾集中清运。如今,我们的生活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了。”六赢村村民陈文清的真实感受正是铜梁坚持组织引领,树立群众“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铜梁通过党群组织引领,激发群众动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实施“家园美化”行动,党群组织引领示范,发动群众自愿投资、投工、投劳,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栽花种草,美化环境;按照“组织发动、党员示范、群众自愿”的原则,在每个村成立“少云志愿者”队伍,结合党员群众日常生活,开展纠纷调解、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群防群治等志愿服务,推动群众由“旁边看”转为“共同干”。

通过把群众转变为社会治理的实施者、参与者,全区纠纷发生数明显下降,同比减少20%。

300多种优质农产品亮相农交会 让您一站式“吃遍铜梁”

第十八届中国西部(重庆)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将于1月11日—14日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铜梁龙柚、天星寨葛粉、腊月香食品等30个企业、300多种特色农产品将亮相农交会。

铜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适宜,孕育出了平滩柚子、水口葛粉、白羊咸菜等特色农产品,这些农产品都是新春佳节款待宾客的佳品。在此次农交会现场,这些带有铜梁印记的特色农产品将全部亮相,让您一站式“吃遍铜梁”。

链接》》

葛粉

铜梁葛粉,又名黄斤、鸡齐,属多年生野外豆科藤本植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且易种易管,在我国素有“南葛北参”之美称。葛根中的总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动物和人体的脑循环及外周循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葛粉中含有防癌、抗癌的高级淀粉,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茎叶可作饲料和药用基料;葛花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是一种天然的茶饮料;葛藤因其纤维韧性好且细长,可用来生产葛布、葛绳和编制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铜梁葛粉以其优良的品质,广泛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产品订单源源不断。

铜梁龙柚

柚子肉含维生素C较高,具有消食、解酒毒功效。铜梁平滩镇地貌属丘陵带坝,90%的地区海拔在300米以下,适宜铜梁龙柚种植。近年来,铜梁区致力于发展铜梁龙柚经济产业,引进铜梁龙柚种植企业,不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铜梁龙柚生产,在平滩打造了铜梁龙柚水果种植园区。目前,平滩铜梁龙柚种植园区已栽种高品质铜梁龙柚6000亩,已经注册“铜梁龙柚”商标,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获得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全市十大名柚称号。

彭光灿 刘玉珮 图片由铜梁区农业委员会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