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特色小镇不是“凑合”小镇,真相令人震惊!

2019-01-08 14:22:34  来源:生命时报手机版

最近几年,特色小镇方兴未艾。一些旅游、文化、生态、体育等不同主题的小镇开始崛起,既为创新产业聚集提供了载体,给县域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又带动了文化传承、生态环境优化,提升了人们旅游休闲、宜居宜业的生活品质。但是,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镇却走了样、变了形,令人遗憾。 有的小镇产品不够,“吃喝”来凑,把旅游观光搞成了小吃一条街;有的产业不够,“地产”来凑,没有好的项目做支撑,硬把房地产捧成了主角;还有的形象不够,“穿衣戴帽”来凑,本是居民的自住房,屋外非要“穿”上统一的仿古建筑“服装”,“戴”上灰瓦的“帽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难免给人名不副实之嫌。这些硬凑的特色小镇恰恰在“特色”上丢了分数、打了折扣。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子在急于求成,心态一旦浮躁功利,行动难免急躁冒进。因此,要把部分“跑偏”的特色小镇建设扳回正确的轨道,必须戒骄戒躁、稳字当头。

特色小镇是一种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综合体,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因地区制宜、因产业制宜、因文化制宜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以特色产业为梁柱。搞产业,得算好本钱,不妨先把环境承载力、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这些要素盘点清楚,号准脉、找准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彰显特色,发展的潜力自然就更大。产业规划要往创新上看、绿色上看,不能图省事、走老路。

对传统产业要提升品质,强化科技在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还要发展符合本地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集优质创新资源,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 再有,小镇功能要多元。宜居宜业宜游,才该是优秀特色小镇给百姓提供的一道大餐。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人口数量与分布、空间结构与利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为人们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要重视生态优化和文化建设,让人们既能享受到“水光潋滟晴方好”,又能体味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充分彰显当地的环境特色和人文底蕴。 总之,特色小镇发展可以不拘一格,但有自己的“特色”是根本。只有在差异化上立住脚,才能在竞争中挺直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