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罗秋玲)“近年来,黔江环境越来越好,空气清新。”1月2日,天气回暖,51岁的李银蒂和一群大妈在武陵文化广场锻炼聊天,对城区环境赞赏有加。
环境卫生搞好了,受益的是老百姓。日前,记者从区环保局获悉,2018年区环保局严格落实交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控制,常态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水系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域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常态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三控”。控制交通污染,加大企业和道路扬尘治理,加强城区道路清扫保洁,重点整治脏车入城、运输渣土、砂石车辆冒装撒漏,抽检机动车道路2002辆,冒黑烟车和超标车辆执法常态化;严格落实非煤矿山“五必须”(封闭作业、外设清洗槽、场内硬化路、运输必覆盖、作业要湿法),非煤矿山检查覆盖率100%。控制工业污染,完成2家水泥制造企业和2家烧结砖瓦窑企业错峰生产,38座加油站双层罐改造,完成黔正纸业、双河丝绸2台19蒸吨燃煤锅炉改天然气;加强扬尘污染控制,建设和巩固扬尘控制示范工地5个、示范道路5条。控制生活污染,完成61家餐饮油烟治理,完成率101%,与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联动,实现全区农作物秸秆和垃圾全面禁烧。2018年,黔江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7天(优200天,良157天),超标8天(轻度污染6天,中度污染1天,重度污染1天),满足优良天数比例为97.8%,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与去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22天,环境空气中PM10、PM2.5分别下降17%、22.2%。
加强水系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三级河长体系。段溪河、阿蓬江河流水质保持在III类及以上,阿蓬江两河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保持在II类以上,黔江河舟白渡断面水质总体满足Ⅳ类,小南海、洞塘、城北水库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满足地表水III类以上标准,水质达标率100%,流域水质满足功能要求;完成8个乡镇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方案编制及界碑、界桩及隔离护网安装;持续推进污水无害化处理,盛黔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改造,新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冯家污水处理厂完成单机调试,投用1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督促环投加快濯水等6个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启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完成5块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开展6家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8家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同时,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全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城乡医疗垃圾集中处置率达100%;有效开展社会生活噪声、经营性文化娱乐场所噪声等噪声专项整治,区域环境噪声(夜间)和交通干线噪声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