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陕西富平:特色产业富农 依山傍水宜居

2018-12-07 10:30:37  来源:经济日报

产业兴城

陕西富平县按照“每个村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总体思路,打造“天蓝、地绿、水碧、山青”宜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记忆”

“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曾是陕西富平的标签。通过绿色发展,富平地区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之初的2.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4.48亿元。

柿子映红产业

在柿子丰收的时节,走进陕西富平县,柿子如小灯笼般挂满枝头。50多岁的农妇田养芹和老乡们采摘、剪蒂、削皮、制作柿饼。田养芹的两个儿子开办了网店,除了家里的七八亩柿园,还收购乡亲们的柿子加工成柿饼销售。仅靠柿子这一项,田养芹家今年的收入就近40万元。

田养芹所在的富平县曹村镇,地处渭北高原,是远近闻名的柿子优产区,过去由于分散种植,没有打开销路。

田养芹告诉记者,柿子走俏是这几年的事儿,柿子被纳入富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对象,成为县里支柱产业。

“富平大尖柿肉多、鲜亮、甜度高,适宜加工成柿饼。富平县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绿色化发展’新格局,出台多项举措,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富平县林业局工程师王景岗表示。

在富平,栽植柿树可享受政府补助,还能申请专项贷款。县里聚集一批农科专家成立专家工作站、技术服务队,开展新品种研发、新技术推广、新品种选育,还手把手指导柿农种植加工。2014年,富平县成立了大福柿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近千名农户加入,包括270户贫困群众。通过合作社与电商合作,去年柿饼收购价达到了每斤30元。

目前,富平县柿子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年产鲜柿6万多吨,可加工柿饼1.3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2100多户贫困户依托柿子产业脱贫,占到了全县贫困户近三成。富平已成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柿饼加工、销售集散地。

恢复绿色生机

石川河是富平县的“母亲河”。上世纪70年代,这条水草丰美的河流因过度开发而“遍体鳞伤”。

为让石川河重现昔日风姿,富平县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人工调节和干预措施加以修复。

2014年,富平县启动了石川河及其支流温泉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2016年启动石川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2017年启动石川河富平段全流域系统工程——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现在的石川河河畔绿树成荫,水光潋滟,鸟语花香。

富平县委书记同时也是石川河河长郭志英用一组数字描绘了石川河3年后的样子:富平县植被覆盖率将增至11.46%,出境断面水质将达到Ⅳ类及以上标准,不断流天数将超过300天,石川河流域生态环境将更加优美。

留住家乡记忆

石川河南岸是荆山塬。66岁的村民钱华艳是一名村医,她家门口正对着运动广场,她每天都去运动广场上锻炼身体。“村里这几年变化太大了,原来家门口是个垃圾场,污水横流,蚊蝇成群。现在变成了铺有塑胶地面的运动场;坑洼不平的村道,修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除了改变村容村貌,还要让村民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红利。”新庄村村主任韩富吉告诉记者,美丽乡村建设是富平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按照“每个村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一项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一个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总体思路,富平正创造着“天蓝、地绿、水碧、山青”的宜居环境,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记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